在肥东县梁园镇陷陂湖水库,电力工人正在巡检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设施。 记者 郭如琦 摄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 记者 宋炎骏 摄
在庐阳经开区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 记者 郭如琦 摄
合肥首个地方光伏扶贫电站——巢湖坝镇石塘村集体电站。李岩 记者 李予 摄
日前,《合肥市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正式发布,围绕支持项目建设、推进转型升级、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推出8条措施,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推进合肥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项目建设
前不久,年产1.6GW光伏组件项目落户安巢经开区。该项目拟在合巢产业新城投资建设1.6GW光伏组件生产线,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板晶硅光伏组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项目整体达产后,可实现年营收约14亿元,税收约9000万元。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支撑。为支持光伏产业项目建设,若干政策明确,对符合《合肥市招商引资大项目认定导则》相关认定标准的光伏产业项目,可申请享受“一事一议”政策支持,通过代建厂房、投资补贴等方式支持项目快速投建。
支持具备资源要素的区域建设配套产业园,招引集聚材料、设备、系统集成等配套环节。鼓励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引进配套企业,对产业链招商成效突出的企业管理团队或个人择优给予奖励。有关国有投资平台、引导基金、专业化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
推进转型升级
“合肥市光伏产业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产品的占比仍不高,产业智能化水平和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若干政策提出,支持存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对存量企业升级改造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5%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支持光伏制造企业数字化普及、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提升等改造升级,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竣工(上线)项目,按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存量企业扩建先进产能项目,在土地、能耗等要素上优先予以保障。
若干政策还提出,支持企业对标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研发生产高效率、低衰减产品,对新进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的企业,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光伏产业链重大创新研发、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对软硬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
鼓励技术创新
走进肥东县古城镇蒋集水库,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景色如画。近年来,肥东县积极打造光伏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带动了光伏电池片、光伏和风电组件的产销以及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整体建设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截至目前,该县在产及在建光伏和风能组件生产企业年产能已逾100吉瓦、已建成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逾200兆瓦。
应用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若干政策要求,支持光伏在城建、交通、农业等领域应用。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工业园区、特色居民区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对装机容量100千瓦及以上的屋顶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0.2元/瓦、0.4元/瓦一次性补贴,同一项目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已经纳入合肥市光伏电站市级度电补贴目录项目,继续实行固定补贴政策,度电奖补标准及年限按照项目并网时政策执行。
同时,合肥市还将拓展应用场景。对“光伏+5G”、“光伏+制氢”、“光伏+充电”等“光伏+”创新应用项目,择优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0.2元/瓦的一次性补贴,同一企业最高不超过20万元。进入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的项目优先纳入补贴范围。
激励扩容提智
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若干政策还明确,对光伏产品制造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30亿元、50亿元、8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的,分档给予管理团队最高200万元奖励,200亿元以上每一个百亿元台阶增加奖励100万元。对营收首次超过1亿元、5亿元、8亿元的产业链产品制造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10万元、20万元和30万元奖励。
支持光伏运维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升光伏发电效率,对集成故障诊断、远程监控、无人机巡检等功能的智慧运维平台,在合肥地区运维电站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按照发电量每千瓦时不超过0.01元给予补贴,同一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赵俊松)
原标题:政策红利 赋能“阳光收益” 我市发布8条措施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