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产业 » 正文 »

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让绿水青山“有价有市”

图为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交易大厅。(资料图片)

平台升级

打造区域交易中心

前不久,凯盛石英材料(黄山)有限公司负责人因企业产能提升,为新增工业取水指标发愁。后来,他在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一笔取水权交易信息,便主动对接,促成了黄山市首笔工业企业间的取水权交易。

此次取水权交易的挂牌方是黄山市白岳活性白土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节水改造和完善制度,工业用水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每年可以节约出9.5万立方米的水资源使用权。

在当地水利部门的见证下,两家企业通过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平台达成取水权转让协议:黄山市白岳活性白土有限公司以每立方米0.105元/年的价格将未来5年结余出的取水权转让给凯盛石英材料(黄山)有限公司,用于企业扩大生产,交易总价款为49875元。

在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董事长江懋看来,开展水权交易,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两山转化”的有益探索。

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成立于2011年,原名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与中国林交所、华东林交所、南方林交所并称国内四大林业产权交易所,是总部设在黄山市、具有全国经营资质的省级农林类产权交易平台。

去年7月底,省政府批复同意江南林交所更名为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并对交易所的发展定位予以明确。交易所从最初的农林类产权交易平台升级为涵盖农村产权、排污权、水权等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下一步将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承接全省农村产权、排污权、水权交易,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创新路径

开发优质产品入市

如今,走进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交易大厅,大屏幕跳跃着的交易信息已涵盖林权、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权、用水权、林业碳汇等10余种要素。得益于和产权改革同步进行的数字化交易平台建设,一笔笔产权交易在线繁忙进行。

交易所的生态化、数字化转型始于2017年。当年,黄山市明确依托江南林交所建设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及细则以规范交易,除专项经费保障平台运行外,该市还将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工作纳入市对区县年度考核,并同步纳入市纪委监委“小微权力”清单进行常态化监督。

作为市场主体,交易所全程发力,在黄山全市范围内建立107家交易网点,开发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交易系统,积极倡导“六位一体”服务,即在产权交易这一基础功能上叠加资产评估、金融服务、资源收储、产业项目、整合招商等服务内容。

政府和市场“双轮发力”,让黄山市农村产权交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短短几年间,该市农村产权交易额从最初的每年不足2000万元增加为每年7亿多元。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产品交易逐步发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要认识到如何使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资产、如何评估生态资产的生态价值、如何使生态价值体现为经济价值。“我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发更优质、更有价值、更具时代特征的生态产品入市交易。”江懋如是说。

积极作为

拓宽平台交易品类

新安江是长三角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和绿色生态屏障,也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地。守护好这一江碧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黄山市不断加快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同步推进排污权确权、市场交易等制度创新,努力盘活闲置排污权指标,使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自2020年底启动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权交易以来,平台已累计完成交易30笔、交易额81万余元。

目前,该交易所先后完成全省首笔线上林业碳汇交易、新安江流域首笔水权交易,促成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和第三届黄山发展大会实现会议碳中和,保障全省首个“零碳会议”落地黄山。

此外,交易所还建立了闲置农房数据库,在收录的2.1万余栋闲置农房数据中遴选农房信息予以发布,为“两闲”资源嫁接市场资源。其中,交易所在歙县万二村开启全国首次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直播云看样,吸引了217.8万人次观看,实现3栋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成功竞拍。

江懋表示,将结合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交易所平台作用,持续巩固生态产品交易黄山经验,积极申请承建全省农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市场,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绿色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将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建设成为立足安徽、辐射全国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记者 吴江海 通讯员 汪海燕)

原标题: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助力 “两山转化”——

让绿水青山“有价有市”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