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产业 » 正文 »

皖企研发氢电池核心组件生产线

近年来,安徽在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先锋,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

皖企研发氢电池核心组件智能生产线

氢能被称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因具有重量轻、导热性强、发热值高、清洁低碳、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备受青睐,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目前,绿色氢能正在驶入快车道。

位于六安的安徽明天氢能从2019年开始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历时三年时间研发出了膜电极量产智能化、工业化产线,翻开了膜电极批量化智能制造新篇章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案例。

膜电极(MEA)将直接决定氢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通过国产化装备的开发,我们大幅度地降低了膜电极产品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个项目完成之后,产能可以达到每年27万平方米,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一次性一致性低于10毫伏,浆料利用率达到了96.3%。”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艺工程研究院院长张林松表示。

据悉,膜电极(MEA)作为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组件,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水平,提高燃料电池膜电极性能及耐久性,补齐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存在的短板,可从关键材料、部件层面保障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国产首个量子芯片“冰箱”投入使用

今年,国产首个用于保存量子芯片的高真空存储箱研制成功,并投入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使用。

目前,安徽是全国唯一具备量子芯片生产线的省份。“量子芯片中的超导材料对环境敏感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子产生化学反应,就像食物暴露在空气中会‘氧化腐烂’一样,量子芯片如果不妥善保存,也会因为‘不新鲜’而无法使用。”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志龙告诉记者。

据悉,这台用于保存量子芯片的高真空存储箱,由本源量子团队采用高真空存储技术自主研发而成,可以为量子芯片提供高真空的保存环境。就像是量子芯片的“冰箱”,研发人员用它调节存储空间的室内压强,从而给量子芯片“保鲜”,避免其失去效用。

目前,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已成功完成多台量子计算机工程化研制,已建设全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发布国内首个量子芯片设计工业软件“Q-EDA”本源坤元,自研出量子芯片无损探针台、量子芯片激光退火仪、量子芯片“冰箱”等多套量子芯片产线设备逐步实现我国量子芯片的国产自主可控及产业化生产。该中心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提升,推动全省乃至全国量子计算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及规模化。

一季度计划开工项目“创新”近四成

一季度安徽省计划开工的1017个项目中,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类项目占比近四成,投资额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安徽还出台措施,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更好融合。

“2023年,我们将以有效投资专项行动为抓手,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实习生 陈苏青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 )

原标题:皖企研发氢电池核心组件生产线

安徽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

来源:安徽商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