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产业 » 正文 »

淮南"追风逐日"加快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追风逐日,“风光”这边独好!

坚持“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发展,淮南市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快马加鞭。

看制造端,2023年5月29日,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GW n-TOPCon光伏电池生产项目投产,该项目是继2022年12月2日2GW先进光伏组件生产线投产以来的又一丰硕成果。9月16日,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正式投产,10月26日,产线满产投产,单班产能达到标产要求。

看发电端,潘集电厂一期建成投产,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开工建设,洛河电厂四期已获核准。全省单体最大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凤台尚塘200MW风电项目、凤台丁集200MW水面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

看消纳端,50万伏孔店变扩建工程已建成,田家庵电厂220千伏送出线路改接工程已送电成功,潘集50万伏输变电工程已于2023年11月开工建设,全市电网已形成输送并举坚强电网。

一年来,市发展改革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市直有关部门、县区、园区及相关企业积极配合下,加快推进全市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坚持制造端、发电端、消纳端“三端”协同发力,加速构建制造、供应、转化的全产业链全生态链体系。

规划引领稳步推进。编制完成《淮南市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成立推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淮南市推进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10项重点任务、30项具体任务及工作举措,目前各项重点任务正在按计划节点加快落实。

能源保供能力提升。截至2023年底,当年完成投资11.4亿元,全市火电装机规模达1530万千瓦,占全省比重升至25.2%。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凤台县风光储多能互补一期4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项目、潘集黑河5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如期全容量并网,标准化厂房分布式光伏全覆盖工程等加快推进。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16.5万千瓦,同比增长57.1%,占全市电力总装机17.2%,较去年同期增长5.1个百分点。

新能源产业加速布局。相继引进中环低碳新能源、国晟能源等一批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新能源制造业企业共34家,产值达37亿元,其中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19.7亿元,增速达668.3%。新能源制造业重点项目共44个,总投资813亿元。新能源产业发展呈现集链成群、集群成势良好态势。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全力推动煤化工产业补链延链、煤层气和煤系固废物综合开发利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零碳产业园建设和绿色能源应用场景拓展等工作。截至2023年底,煤化工产业年产值达90.3亿元,全市煤层气年产气能力300-500万立方米,建成瓦斯发电站9座,累计利用瓦斯19.9亿立方米,发电38.9亿千瓦时,固废物和大宗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共15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开展平圩电厂#3、#6等机组“三改联动”,在淮南高新区启动全省首个零碳产业园建设;中安联合累计参与绿电交易11次,合计购买绿电6094万千瓦时,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42097吨、25吨、23吨;全市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826台,新能源出租车1008台、新增公共充电桩1239个。(记者 周 玲)

原标题:“追风逐日”加快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来源:淮南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