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产业 » 正文 »

总体跑赢大势,光伏“第三省”安徽能穿越周期吗?

光伏产业正在出现阶段性周期性调整。

今年以来,虽然光伏行业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但受近两年产能爆发式释放的冲击,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环节产品价格较同期“腰斩”,致使行业普遍增产不增收、增量不增利。

有行业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至2025年,光伏产业形势严峻。当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产业环节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状态。

安徽是中国光伏“第三省”。2023年,安徽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67.4亿元,仅次于江苏、浙江。

尽管身处同样的行业大势之下,但由于安徽光伏产业结构相对较优,总体情况好于全国。具体表现就是,龙头企业手头有订单,多数配套企业仍能赚到钱。

虽然总体跑赢当前大势,但安徽光伏产业犹如逆水行舟,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产业链各环节都普遍承压,企业发展预期和信心面临现实挑战。

长远来看,光伏产业空间巨大,但毕竟对每一家企业来说,都需要熬过眼前。

那么,如何理性看待光伏产业的周期性波动,承压前行的安徽光伏产业能否穿越周期?

以创新力提升竞争力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总体情况好于全国;主要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提升,龙头企业订单充足、生产稳定;配套环节企业生产形势较好,多数企业实现盈利。”这是当前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3月,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供需对接平台上线,入驻光储企业456家、服务机构15家,发布供需对接需求101条。在运行线上对接平台基础上,还会根据企业特定需求,及时组织开展线下对接活动。

这一举动为帮助更多企业打开了市场,让更多产品实现本地产、本地用。4月26日,安徽省光储办还组织了安安新材料、科蓝特铝业等光伏配套企业与合肥协鑫、安徽晶科、阳光电源、合肥通威等省内龙头企业开展面对面接洽,推动就近牵手合作。

在产量上,1-4月,安徽省光伏电池片产量35GW,同比增长92.3%,占全国比重15.9%、比2023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光伏玻璃产量492.6万吨,同比增长23%,占全国比重54.2%,比2023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光伏组件产量36.7GW,同比增长4.2%,占全国比重20.1%。光伏逆变器产量43GW,同比增长0.7%。

产量上升,价格下降,企业营收几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光伏全产业链营业收入下降5.8%,其中电池、组件环节企业营收(占全产业链营收比重50%)下降23.6%,是全产业链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

硅棒环节企业在安徽布局较少,总体影响不大。光伏玻璃、逆变器等环节企业营收保持较快增长。

在这一轮市场竞争中,安徽省是具有优势的。如今,N型技术已替代P型技术成为光伏主流技术。2024年1-4月,国内光伏组件招标量达74.7GW,其中N型组件占比超80%。安徽的N型电池片,产能布局早、产量大、转化效率高,具有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和行业深度洗牌加速,不同技术、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化日趋明显,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极为重要。

据介绍,安徽省已经围绕钙钛矿等下一代光储技术方向,面向企业征集技术攻关课题,择优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予以支持,滚动实施一批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在安徽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设立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支持先进光储技术在安徽研发,先进光储产品在安徽量产。

韧劲源于比较优势

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下的激烈竞争,抓住龙头企业就抓住了关键。

5月30日,晶科能源宣布,公司基于N型TOPCon的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转化效率达到33.24%,大幅提升了晶科能源之前保持的同类叠层电池32.33%的最高转换效率。

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屡创优异战绩。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组件全球出货总量已超过230GW,第五次登顶全球光伏组件销量第一。产品获得全球市场广泛认可的背后,是晶科能源对于技术创新的不断追求。

龙头企业技术相对领先、资金储备充足、成本控制总体较低,综合竞争力较强,与之带来的就是市场表现较好。当前的调整格局下,往往越是市场主导地位突出的企业,订单越饱满,生产经营越稳定。

国内集中式光伏电站中标单位均为行业龙头企业,中标价格维持在成本线附近,组件类型以N型TOPCon电池为主。安徽全省光伏产业链10家百亿元级营收规模的企业中,有8家实现产量增长。

据这些企业反映,今年内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这10家百亿企业一季度合计营业收入316.4亿元,占全省光伏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的46.3%。

成立于2021年的仁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安徽合肥,是一家光伏支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包括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柔性支架和屋顶支架。

对于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说,越是深耕细分领域,抗压能力越强。

仁卓智能是支架行业的一股新兴势力,支架年生产能力达到10GW。截至2023年底,仁卓智能签约量超4GW,项目遍及国内30多个省份以及海外多个国家与地区。

“对于光伏组件产品价格出现了快速的下跌要保持清晰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建立自己的领先优势,只要坚持抓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机会大于挑战。”仁卓智能研发中心负责人夏登福认为。

配套环节专精特新企业,往往具备技术优势,产能扩张相对理性,供需关系基本平衡。

一季度,安徽光伏玻璃、逆变器、光伏支架、封装胶膜等配套环节主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主要产品产量、营收、利润同比保持增长。

而光伏电池、光伏组件中小企业,由于不具备技术优势,自身实力较弱,缺乏规模效应,技术迭代速度较慢,综合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强者愈强?

光伏产业出现阶段性周期性调整,“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或许会进一步显现。

这意味着,部分落后产能和竞争力不足的产能,或将逐渐出清,具有技术优势的产能,将更具竞争优势。

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优质产能是关键。

今年以来,华晟新能源、清电长信、中环低碳、大恒能源、正奇光能等一批总部在安徽的本土企业相继投产,产能逐步释放,已经形成光伏电池产能24.1GW、组件产能17.5GW,占全省比重提升至15.6%和 9%。

一季度,上述企业合并实现光伏电池出货3.36GW、组件出货1.6GW,同比分别增长10倍、0.6倍,量产产线订单基本饱和。

科邻新能源、万度光能等一批下一代电池技术项目加快推进。

滁州捷泰研发总部、金寨赛拉弗集团总部迁入安徽以来,企业发展势头较好,产能成倍增长,当前形势下仍能实现盈利。

优质项目的陆续投产,有望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3年四季度以来,全省光伏行业17个电池项目、15个组件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正在产能爬坡。这批项目年内全部达产后,将成为推动我省光伏产业提质扩量的重要支撑。

“下一步,我们计划稳住一批关键环节龙头企业,争取头部企业在皖产能不减、投入不减、订单不减。培育一批总部企业,强化对中环、华晟等总部在安徽的本土潜力企业调度和帮扶。”安徽省光储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还将帮扶一批困难企业,针对营收、产值均大幅下降企业,支持企业对落后产能实施技术改造。招引一批关键配套环节企业,针对产业配套率低和产业链缺失环节,加速引进培育一批创新研发活跃、细分市场领先的关键配套企业。(朱卓)

原标题:江淮观察|总体跑赢大势,光伏“第三省”安徽能穿越周期吗?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