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产业 » 正文 »

“以竹代塑”扮靓绿色安徽

今年以来,安徽充分利用皖南、皖西竹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开展“以竹代塑”应用推广,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走进位于池州市的安徽鸿叶集团的生产车间,150台自动化竹吸管生产设备正连续运行,经过切割、打孔、检测等一系列工序,平均每天就有600万支竹吸管从这里销往全球市场。

安徽鸿叶集团 副总经理 杨德震

跟塑料吸管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替代性非常强,目前我们公司每年的生产能力是20亿支吸管,相应地我们可以减少接近1万吨的塑料的使用,减少6万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要实现这样的生态效益,关键在于产品要大批量生产和应用。包括鸿叶集团在内,设备简陋,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产品品质不稳定、价格贵,曾是许多竹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竹制品推广的主要因素,怎样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此,鸿叶集团通过聘请4个博士团队,从数字化生产转型入手,经过2年多的努力,成功研制了一套自动化加工系统。

安徽鸿叶集团 副总经理 杨德震

现在我们全是自动化的设备,整个车间原来需要30个人,现在可能只需要4-5个人,所以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同样尺寸的吸管成本价是3分钱,在行业内是达到最低的成本。

池州市林业局 四级调研员 胡维华

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共同发力,到2027年,力争打造竹循环产业园30个,打造10个以上“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场景,影响力和竞争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正是看准了竹产业一头连着绿色低碳,一头连着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安徽在池州、黄山、宁国等5个市县开展“以竹代塑”省级应用推广试点的同时,还印发了《安徽省加快“以竹代塑”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4项重点任务和12条具体举措,包括推动以竹代塑产品做优做精,加强竹林基础配套建设,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和专精特新发展,着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让企业降本,林农增收。在宁国市宁墩镇,当地通过引入竹加工龙头企业入驻,与林农签订长期订单,每年收购超过5000吨元竹,用于生产竹篱笆、竹建材等产品,不仅盘活了2万多亩抛荒和退化竹林,还推动了竹资源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安徽天然居竹木业有限公司 负责人 洪叶

应用市场已经涉及到国内和全球几十个国家,接下来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把竹元素用于生活必需品,比如说竹牙刷。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200多家竹加工企业,力争到2027年,全省竹林面积保持在40万公顷以上,建成1个国家级竹类种质资源库,竹产业综合产值达600亿元,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5%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5个百分点。

安徽省林业局国际合作与林业产业处 处长 何小东

着力打造皖西、皖南两个竹产业加工集聚区,招引一批投资规模较大、产业契合度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优质项目,支持首批省级试点地区开展技术研发、产品标准制定、品牌建设,现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助力“双碳”行动。

原标题:“以竹代塑”扮靓绿色安徽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