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产业 » 正文 »

这对“CP”搭,节能又环保!合肥污水处理厂撑起“光伏伞”

每天下午,在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内,娄彦宏和同事们都会绕着厂区的污水处理池,对相关设备进行维保检修。作为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设备部部长,娄彦宏在例行工作之余,还会对搭建在污水处理池上方的光伏板巡查一番,“这些光伏板可是我们节能环保的‘宝贝’,自然要多留心一些。”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尤其是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合肥市积极响应,将“绿色融合”推广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和发展中,成功建成了包括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等多个“光伏+污水处理厂”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光伏项目。

“用电大户”一度很“犯愁”

位于合肥市东南部的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是安徽省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为350.77亩,采用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30万立方米/日,“城市老城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是我们在处理。”娄彦宏说。

为保障城市污水的及时处理,该厂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并且负荷稳定,因此,电力是该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此类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中的“大头”。

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光伏+”模式逐渐进入他们的“视野”。“一方面光伏发电建设和使用成本持续降低,另一方面,我们污水处理厂如生化池、二沉池主要处理单元都拥有较大的表面空间,可供光伏组件方便安装和高效利用。”

2018年,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总容量10.8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投运,是安徽省首家建成投产的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该项目占用空间面积约11万平方米,即便如今放眼全国,其单体项目规模也位居前列。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

走进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光伏组件熠熠生辉,而在光伏面板下,从老城区汇集来的污水流经沉砂池、生化池、消毒池等环节净化后,除去市政景观用水外,大部分处理完毕的清水正汩汩流入南淝河及部分河流。

“光伏板的遮挡,能有效抑制池内水体藻类生长,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及水质。此外,周边居民也不会再看到污水处理的‘实况直播’。”娄彦宏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光伏+水务”的背后更是产生了“看不见却算得着”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据了解,目前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年发电量约105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约3910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463吨,降低粉尘排放约2855吨。此外,每年可节省电费约70万元。

“这些光伏板就像是我们的绿色发电机,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对项目提质增效,稳定电网负荷、降低污水处理碳排放量都有着重要作用。”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相信,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整个水务行业的绿色转型做了个示范模板。

考虑更大范围推广“光伏+水务”

近年来,除了装机容量10.8兆瓦的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合肥市已实施光伏项目的污水处理厂还有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装机容量2.1兆瓦)、小仓房污水处理厂(装机容量1.8兆瓦)、陶冲污水处理厂(装机容量1.3兆瓦)。

截至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区“光伏+污水处理厂”项目总建设规模达16.0兆瓦,累计发电量达7988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累计节约标准煤约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6吨,企业累计节约电费数百万元。

合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若能合理配套光伏电站,不仅可以补充传统电力的供给,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更能为节能降碳绿色发展贡献力量,一举多得。

该负责人表示,如今的合肥正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总结技术经验,为推广“光伏+水务”项目奠定良好基础,下一步将考虑在更大范围推广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加快助力“碳中和”,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汪涛 文/摄

来源:江淮晨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