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2024年以来,安徽电力坚持前瞻谋划,加强统筹规划,引领推动全省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源网荷储协同发力,“安徽特色、全国示范”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出铿锵步伐。
新型量子设备在合肥变电站应用
18类量子设备“集体”守护区域供电
“之前完成一个变电站的开关局部放电监测,可能会耗费大半天时间,而现在只要1分钟不到!”近日,在220千伏候店变电站值班室内,合肥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一班负责人古海生介绍。
220千伏候店变是全国首座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投入使用后,周边的科大讯飞、国仪量子等高新技术企业用电更加稳定。
古海生打开电脑中的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站内10千伏开关的实时运行温、湿度和局部放电等数据一目了然。
古海生表示,候店变电站全面应用量子测量计算技术,在开关柜内安装了量子点多参量传感器,可以24小时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过去传统测量受外界影响大,需要人工研判。现在不仅做到了在线监测,精度也更精准。”
记者了解到,候店变每天汇集全站在线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量子技术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每次都会随机产生一组量子密钥,具备极强安全性。
目前,该变电站内集中使用18类、85套量子设备,带来量子技术在电力行业产业化应用中的重要突破,为区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撑。
建设省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2024年以来,安徽电力坚持前瞻谋划,加强统筹规划,引领推动全省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源网荷储协同发力,“安徽特色、全国示范”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出铿锵步伐。
皖鄂“背靠背”直流特高压工程等5项500千伏工程纳入国家规划,“蒙电入华东”工程基本明确落点安徽;陕皖直流线路安徽段进入组塔阶段,换流站土建完成超40%,进度全线领先;甘浙直流安徽段开工准备就绪……
去年全年,开工110千伏及以上工程142项、投产117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安徽电网正加快推动升级为承接长三角外电“大中心”、省际转送“大枢纽”以及绿色清洁能源配置“大平台”。
随着2025年春节临近,安徽电网建设同样捷报频传,灵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潘集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投运,为做好度冬保供和春节保电增强了底气。
新能源装机容量破5000万千瓦大关
配电网是城乡电网“最后一公里”,也是新能源接入与消纳的“最先一公里”。2024年,安徽电力深化配网“规、建、运”一体化管理,编制出台配网防灾减灾和补短板专项规划,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
全年配网建改中低压线路7530.64公里、配电变压器4043台,完成单辐射和非标准线路改造1813条。同时,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配网可靠性随之显著提升。其中,合肥等地积极推动新型网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试点建设。
近年来,安徽新能源装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2024年,安徽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大关,新能源发电出力屡创新高,最大达2812万千瓦,最大出力占同时刻用电负荷比重近80%,均位于华东地区首位。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原标题:安徽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
来源:合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