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正文 »

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力量”加速跑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合肥力量”正快速崛起,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这其中,合肥民营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集聚新质生产力,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奔跑注入强劲的动力。

坚守技术创新的“底色”

蛇年新春以来,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工厂显得格外忙碌。

只见一个形如立体车库的巨大空间里,穿梭机和升降机不停存取、转运,仿佛有位隐形的巨人正在抓“公仔娃娃”。预存的“毛坯”车身被轻松快速抓取,并迅速发往各条定制化的生产线。这是蔚来首创的“魔方”车辆存取平台,也是其实现高效柔性化生产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一系列前沿智造技术的加持下,蔚来第二工厂打破传统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矛盾。去年11月,在中汽中心首届汽车制造超级工厂评选活动中,这座工厂被评为“汽车制造超级工厂”,并获得“最佳数字化应用奖”。

技术创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的关键,也是蔚来始终坚守的“底色”。

目前,蔚来拥有全球研发人员11000人左右,全球申请中及已授权专利总数达9500项,覆盖智能电动汽车全业务场景,已构建12项全栈技术布局并产出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特别是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的成功流片,以及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的全量发布,实现了“有芯有魂”的突破。

蔚来创始人李斌介绍,2025年是蔚来的技术大年,从3月份开始,满血版的SkyOS·天枢整车全域操作系统、自研的全球第一颗5nm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芯片以及基于世界模型的端到端城区智驾将陆续交付。2025年还将是蔚来的产品大年,旗下三大品牌都会有新车发布。“我们将继续深挖技术潜力,力求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中国智造’强势赋能。”

打造“整零”协同产业生态

加速奔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合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实现外资巨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形式“全满贯”。

在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和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双双“上榜”,位列“营收百强榜单”第三和第四名。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壮大,既需要整车企业的龙头引领,也离不开零部件企业的协同配套。

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合肥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各种智能化设备快速运转。作为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和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国轩高科主营磷酸铁锂材料及电芯、三元材料及电芯、动力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等,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上海保隆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的空悬工厂车间,全自动生产线全天候运行。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加速度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汽车配件如流水般传送,从车间发往全国各地,在各款新能源汽车中“大显神通”。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走向世界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汽车智能空气悬架系统,是首批国产化替代项目。该系统可根据驾驶环境自动控制车身高度、倾斜度,调整减震阻力,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在合肥整车企业中,民营经济可谓顶天立地;在核心零部件及后市场领域,民营企业更是百花齐放,为产业集聚发展带来蓬勃的生机。

厚植产业发展土壤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技术的比拼,也离不开植根的土壤。

近年来,合肥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产业集聚,助企业发展。

聚焦关键技术,合肥积极发挥大院大所创新资源优势,共建6家汽车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60家,半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智能座舱芯片等技术全球领先。

同时,组建5000亿元的基金丛林,其中汽车产业专业基金16只,总规模超600亿元,为产业发展带来充足的金融活水。

在蔚来第50万台量产车下线仪式现场,李斌说,合肥市在蔚来困境时坚定投资蔚来,在蔚来的日常经营中都能想企业之所想,“蔚来的发展,离不开安徽合肥这方创业沃土,安徽合肥的营商环境,是蔚来克服挑战、坚定前行的信心所在。”

合肥比亚迪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从开工到投产用时10个月,产值过百亿用时5个月……“合肥效率”遇上“比亚迪速度”,早已成为一段佳话。

不止于此,去年,合肥历时7个月紧张施工、总投资7.25亿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拼”出一条铁路专用线——合肥下塘工业园铁路专用线,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物流保障。

民营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壮大,也引领着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加速攀登。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创佳绩,产量突破137万辆,同比增长84%,产业链产值达2600亿元,同比增长710亿元。这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合肥市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生动写照。

合肥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将始终秉持“服务至上、精益求精”的理念,全力为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务实的支持,“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整零协同、芯车联动、智车融合的战略布局,持续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同配套能力,加速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合肥力量”加速跑

民企不断集聚新质生产力,为中国智造强势赋能

来源:江淮晨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