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记者从合肥建设部门获悉,合肥市正在大力推进建筑光伏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逐渐将光伏应用纳入“标配”,城市“水泥灰”加速焕发“生态绿”。
花草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固碳增氧,带来了清新空气。光伏建筑一体化,则让屋顶和外立面变身建筑的“叶绿素”,通过发电储能实现节能降耗,让钢铁森林也能通过“光合作用”为城市减碳添绿。
在肥西县,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拥有一座年产量500万台洗衣机的智能工厂。近年来,企业对能源系统进行优化,利用该厂区的屋顶建设了一座容量为20.37兆瓦光伏电站,日均发电量约6万千瓦时,约占企业日用电量的25%左右。
“据统计,公司目前每天总体节电量达2万千瓦时以上,相当于2000余户合肥市普通家庭日均用电量合计。”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合肥市建设部门正在大力推进建筑光伏应用,新的技术和设备也让城市建筑变绿更加轻松。比如,屋顶光伏,相当于形成自给自足的微型发电厂;新型光伏玻璃的运用,实现“隐形”安装而且不挡光。
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综合实验楼,运用光伏玻璃技术,将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集成于建筑南侧立面,兼具透光性、艺术造型与发电功能,还可以通过调节颜色和透光率实现“冬暖夏凉”。通过光伏玻璃替代传统建材,实现发电与透光二者兼得,节能降耗的同时兼顾了外立面美观度和居住舒适性。
来到合肥创新院3号楼顶,眼前的数百米玻璃长廊采用了铜铟镓硒金属涂层,白天源源不断地生产“绿色电力”。配套的光储直柔储能柜相当于一台大型蓄电池,通过智能化控制,全天候输出高效、稳定、柔性的电力,帮助园区实现年减碳量700吨,碳强度下降21.3%。
近年来,合肥积极推动光伏等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并网,通过升级电网架构、试点建设光储充换一体化微电网等举措,保障光伏新能源稳发满发;政企协同引导集中式新能源向电网资源充足、用电负荷集中区域布局,促进分布式光伏有序友好消纳。
根据政策要求,合肥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厂房今后要将光伏应用纳入“标配”,光伏发电组件投影面积不少于有效屋顶面积的50%。此外,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或平台公司投资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墙面光伏面积不少于10%。
未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将由能耗大户变身为绿色低碳发展的贡献者,推动合肥钢铁森林“水泥灰”加速焕发“生态绿”。
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原标题:合肥推进建筑光伏应用,“光合作用”让城市建筑变了样!
来源:合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