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产业 » 正文 »

城市出行更“绿色” 车网互动规模化实测在合肥完成

7月2日,记者从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获悉,近日该公司在合肥首次完成车网互动规模化实测,验证了车网互动技术可行性,对全市保供电、消纳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同时,也能让城市出行变得更加绿色高效。

在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有一座“与众不同”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它设有1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多个主流品牌换电站,停车场顶棚安装了容量为2.28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配套建设容量为300千瓦/645千瓦时的储能电站,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微电网”。

光伏面板在白天源源不断吸收太阳能量,为站内充电桩群、换电站及临近办公区供电,高峰期的剩余电力存进储能站,晚间时段再使用。据预测,该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近3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2000吨。

本站最大“看点”是设置了27个V2G充电桩,具备新能源汽车为电网反向放电功能。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车主可在电价峰段将新能源汽车电池中的电力卖给电网,从而获得峰、谷时段每千瓦时最大0.8元左右的差价及专项补贴。

“对于电网来说,每一辆新能源汽车都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储能装置。近期,我们已经首次完成车网互动规模化实测,验证了车网互动技术可行性,对保供电、消纳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合肥供电公司数字科技部专责刘康健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车网互动规模化实测中,合肥虚拟电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5G+量子加密”技术融入,其安全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虚拟电厂可将较为零散的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新型储能电站等多种电力资源“聚沙成塔”,让它们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有效提升电能质量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据统计,目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40万辆。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建成公共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超1200座、换电站100座,充电桩超25万个,车桩比为1.57∶1,其中,肥西县率先成为全省首个充电设施“乡乡全覆盖”地区。

为了服务新能源汽车能够“行稳致远”,合肥供电公司加快实施电网提升改造,增强电网支撑保障能力,持续优化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共在全市建成1700多个交流、直流充电桩。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吴奇

原标题:城市出行将更加“绿色”高效

车网互动规模化实测在合肥完成

来源:合肥晚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