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法治 » 正文 »

黄山市黄山区捣毁4个排污许可电信诈骗窝点 抓获63人

黄山市黄山区警方日前发布消息,黄山区多名警力赶赴山东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成功捣毁4个排污许可电信诈骗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63人。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自2022年9月成立至被捕,团伙以排污许可登记、工商年报办理为由,全国范围内累计作案1900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700余万元。” 黄山市公安局黄山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余非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对受害人进行诈骗,要求受害人办理排污许可登记并支付“登记许可费”。

事实上,排污登记单位在实际排污行为发生之前,需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排污登记表,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不会收取任何费用。那么,排污许可“李鬼”开展诈骗有哪些套路,对于排污许可电信诈骗相关部门又应有哪些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盛泰环保”公司名称别有用心,多种话术开展电信诈骗

黄山区警方盯上排污许可诈骗,源自群众的举报。

2023年10月,在黄山区乌石镇经营一家小型木材加工厂的杨先生接到一个“400”开头的电话。电话中,对方自称是生态环保工作人员,表示杨先生的木材加工厂排污许可未登记,可能要被处罚。

在对方的引导下,杨先生通过对方提供的“排污登记表”链接缴纳了390元的排污许可登记费用。然而挂断电话,杨先生越想越不对劲,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后,选择了报警。

黄山市公安局黄山分局刑侦大队接到报案后立即开展侦查,发现这是一起团伙性利用电信网络方式,冒充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诈骗受害人钱财的诈骗案件。在对多名受害者提供的案件线索深挖研判后,刑侦大队发现山东某地存在多个冒充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以“排污许可登记”为由的诈骗窝点。

“犯罪嫌疑人注册了包括‘盛泰环保’在内的4家公司,并从各种渠道获取特定行业小微企业业主信息。其后电话沟通中,话务员利用方言中‘盛泰环保’与‘生态环保’的谐音,冒充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对受害人进行诈骗。”余非向记者介绍。

在黄山市公安局和山东省警方的大力协助下,黄山市公安局黄山分局组织多名警力奔赴山东省执行抓捕任务,成功捣毁4个诈骗窝点,当场抓获团伙63名嫌疑人,现场扣押作案电脑78台,手机115部。

犯罪嫌疑人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各类排污许可诈骗话术。 黄山区警方供图

现场调查中,排污许可登记诈骗的各种套路浮出水面。除去“盛泰环保”公司名称的别有用心,这个团伙还准备了众多“排污话术”。余非向记者展示了诈骗团伙的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话术说法,其中一条便是:“不办理的话会有三千元以上的罚款,严重的话会导致停业整顿。”

余非告诉记者,诈骗通话中一旦受害人表现出不愿缴纳费用的意向,话务员便会谎称企业若拒绝缴纳费用,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将对企业多次上门检查,给予高额罚款甚至直接勒令停业,以此使受害人形成巨大压力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此外,诈骗团伙甚至还会对电话过程进行全程录音,以证明其行为不属于诈骗。“通话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以极快语速表示收取的费用为登记代理费用,而非登记费用。通过录音,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已经表明‘盛泰环保’的公司名称以及代理登记的费用类型,相关费用的收取责任源于受害人误认。” 余非说。

但专家表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诈骗无疑。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冯嘉认为,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虚构事实与理由,包括虚构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之间存在关联,虚构生产经营者应当缴纳“许可登记费用”的义务等。

在广东越启兰律师事务所生态环境合规中心主任卢清彬看来,犯罪嫌疑人通过录音试图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但最终反倒可能成为自证其罪。“犯罪嫌疑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侵害国家机关权威,损害正常社会经济管理秩序以及侵犯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其行为除了可能构成诈骗罪,还有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卢清彬表示。

单笔诈骗金额有限但总数庞大,小微企业成为重点诈骗对象

全国范围累计作案近20000起,涉案金额高达700余万元,黄山市公安局黄山分局查获的这起诈骗案件可谓影响颇大。然而这起排污许可诈骗案件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案件屡见报端,诈骗事由也类型多样。

2022年,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公告,称有不法分子冒充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以“安装排污许可微信小程序”为由,向一些小食品加工、小经营作坊等企业和商户骗取费用,并扬言若不安装该小程序将会进行处罚。

2022年6月,山东省日照市多位被害人反映,有自称是志翔环保、汉邦环保登记中心的人员,以办理排污登记许可为幌子,称若不办理,生态环境部门会检查、处罚。骗取被害人信任后,再诱骗被害人充值缴费。截至案发时,已诈骗山东、河北、河南、天津等地个体商户2000余人,诈骗金额达100余万元。

2023年天津市津南区警方抓获外省诈骗团伙24人,团伙通过电话准确说出企业相关经营信息骗取信任,同时要求小微企业补办排污许可证,扬言不缴费补办将面临高额罚款。

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外呼软件。 黄山区警方供图

综合来看,排污许可诈骗的案件虽单笔诈骗金额不多,一般仅在500元左右,但被骗企业数量众多,诈骗总金额数目庞大。余非在办案中发现,此类案件受害人数众多但报警人数却有限,受害人普遍认为损失金额较少不愿意报警。

此外,小微企业成为诈骗重灾区也是类似案件的一大特点。记者了解到,天津市津南区查获的排污许可诈骗案件中,受骗的小微企业大多并未纳入排污登记管理范围,无需进行排污许可管理登记填报,接到诈骗电话后受害人不了解排污许可相关工作,很容易被骗子的说辞迷惑。

冯嘉认为,一方面小作坊、小企业本身可能存在未环评、未验收、未申领排污许可就擅自开工建设、生产经营并排放污染物的违法行为,犯罪分子利用生产经营者害怕被生态环境部门处罚的心态实施诈骗,成功率较高。另一方面,小作坊、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往往不具备充分的法律意识和环保知识,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生产经营决策者的个人行为容易与企业行为相混同。

“一旦遭遇诈骗,小作坊、小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者不需要经过企业内部的决策议事程序,直接由个人作出决定。相比之下,大企业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申报排污许可证、缴纳罚款等决定都需通过企业内部集体决策机制作出,而决策机制有利于对诈骗行为的识别。”冯嘉解释道。

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推动跨部门防范打击

日前,生态环境部修订发布《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审批工作程序,全面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推动排污许可制度落地执行。

卢清彬认为,排污许可诈骗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扰乱了国家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影响正常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经济管理秩序。

在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的背景下,防范排污许可诈骗行为意义重大。记者从黄山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该局第一时间发布《关于谨防排污许可业务诈骗的紧急提醒》,明确办理排污许可登记的流程和平台,重申黄山市生态环境局未委托任何个人或组织(公司)开展排污许可和排污登记有偿填报业务,保护广大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冯嘉认为做好排污许可诈骗防范工作,首要便是宣传。“应当在生产经营者中加强排污许可制度的宣传,让生产经营者清楚了解自己是否应当办理排污许可证;加强对排污许可违法行为的宣传力度,让生产经营者清楚了解自己如若违反排污许可将会导致的法律责任;应当明确、广泛向生产经营者告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曾委托任何所谓第三方机构作为代理人来开展排污许可等管理,且申领排污许可证也不需要缴纳所谓‘许可登记费用’。”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排污许可工作人员表示,防范排污许可诈骗更要求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企业帮扶指导:“一直以来,我们都注重对于企业排污许可管理工作的帮扶,包括制定排污许可填报模板供企业参考,制作排污许可登记表填报指导视频以及‘一对一’的填报指导。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做好对于企业的帮扶指导,为企业排忧解难。”

此外,排污许可诈骗往往涉及生态环境、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卢清彬建议要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

“各部门应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打击的态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便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防范和打击体系,对诈骗行为露头就打、坚决遏制。”卢清彬说。(中环报记者温笑寒)

原标题:“李鬼”冒头遭严打,起底排污许可诈骗新套路!

来源:中国环境APP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