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据合肥源泉环教消息 4月18日上午,来自社会各界的近30名志愿者,共同在安徽安浓园艺第二农庄开展了“修复我们的地球”地球日主题活动。现场大家一起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并动手开展厨余堆肥,体验春耕播种。
活动正式开始前,梁老师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背景情况:由于“垃圾围城”现象严重,造成了生活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生活垃圾分类迫在眉睫。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和倡导垃圾分类,各地从2020年起也陆续出台了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2020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合肥也进入垃圾分类强制阶段。
接着,梁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四分类垃圾知识,同时带领大家现场进行了模拟分类投放,加深印象。在介绍到垃圾的后端处理时,老师引出了这次的活动主题“厨余堆肥”。堆肥是一种很好的厨余垃圾处理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厨余垃圾产生,堆肥出来的肥料还能种植养花。
志愿者们穿上马甲,戴好口罩手套,拿着铁锹,就开始了堆肥前的准备工作。“先收集干物质,这里有很多残枝落叶,是堆肥里面很好的碳物质来源。”来自合工大的志愿者胡志军一边收集着落叶,一边为其他志愿者进行着讲解。
来自通用学院的许丙豪和5位同学则一起对厨余垃圾进行了初拣,把里面掺杂的少量塑料袋、大骨头等不能分解的物质挑选出来。“这样就更理解大棒骨为什么不属于厨余垃圾了!”
厨余垃圾和干物质准备好之后,有着10多年堆肥经验的刘政会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如何去堆肥。他先对堆肥原理进行了介绍:厨余堆肥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就是“碳氮比”是否合理,简单理解就是里面干物质和厨余垃圾的混合比例要合适,再加上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堆肥40天就能出来很好的肥料。接着,他就带领着大家分工合作,放一层干物质,撒一层厨余垃圾。刚过半小时,汗水就渗透了衣服,不过看着堆好的厨余垃圾,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明天是谷雨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大家抢在雨水到来之前对田地进行了整理,用前期落叶堆肥出来的肥料来改善土壤品质,并播种下希望的种子。我们一起期待厨余垃圾的神奇变化,一个月后我们农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