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教育 » 正文 »

《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解读

制定背景

一是进一步与相关法规制度相衔接的需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由省政府批准设立,同时,不再保留市县级自然公园。修订后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将湿地公园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三个功能区,而我省已建湿地公园大多为5个功能分区。新的管理规定,均体现在《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送审稿)》中。

二是规范我省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建设的需要。截至2019年12月,全省已建湿地公园68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处,省级25处,市级14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将新建一批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申报、评审和批准等工作亟待规范。

起草过程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六安市林业局起草了《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分别于2020年7月和11月两次征求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10个省直单位意见,在充分吸纳意见的基础上,经公示及合法合规性审查,形成《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送审稿)》。现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执行。

主要内容

《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共26条,包括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概念、准入条件、申报程序、批准主体和批准程序、命名方式、功能分区、管理主体及其工作任务、禁止行为、监督评估和限期整改制度、撤销退出制度等内容,作为规范性文件,体例完整,内容全面,基本涵盖了省级湿地自然公园从无到有的完整过程。

(一)关于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概念。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湿地自然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二)关于申报条件。第七条规定:申请设立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规划面积不低于60公顷,湿地率不低于30%,能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周围风貌;3.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权属清楚,无争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

(三)关于功能分区。第十二条规定: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应划定保育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可划分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实行分区管理。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面积之和及其湿地面积之和应分别大于湿地自然公园总面积、湿地自然公园湿地总面积的60%。

(四)关于省级湿地自然公园设立、撤销、范围调整批准主体。第八条、第十二条规定: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设立、撤销及范围调整,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自然保护地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按规定报批。

鲜明特色

《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共26条,体例完整,内容全面,基本涵盖了省级湿地自然公园从无到有的完整过程,具有鲜明特色。

一是规定“新建省级湿地自然公园不得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其他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叠或者交叉”,做到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

二是规定“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权属清楚,无争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体现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不重叠原则。

三是规定“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自然保护地评审委员会进行考察、评估和评审,经审核符合设立条件的,省林业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凸显省级湿地自然公园设立的权威性。

四是规定“省林业主管部门每两年对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状况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和评估。”强化了对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监督管理。

五是规定“禁止擅自占用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的土地,或者设置空间上与湿地自然公园存在重叠的项目,确需占用或者设置的,应当征求省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构建了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土地占用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

六是规定“省级湿地自然公园限期整改制度和撤销及范围调整制度”,着力解决批而不建、建而不力等问题。

安徽针对省级湿地自然公园进行制度规范,制订《管理办法》,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这是安徽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安徽建立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为今后相关立法奠定了较好基础,对全国具有借鉴意义。

来源:六安市林业局发布

责任编辑:周虹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