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适逢我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林业局共同举办了“生命·湿地”主题展览,该展览于6月1日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开展,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免费观展。
开展仪式现场
开展仪式现场
湿地是什么呢?
湿地,即潮湿的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关于湿地的定义为: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生态系统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自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
安徽有哪些湿地?
安徽湿地区位重要,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大、类型多、水系发达、生物物种丰富和重要碳汇功能等基本特点。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我省湿地包括4类8型,即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类和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8型。截至2022年5月,我省已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处(升金湖),发布省重要湿地52处,一般湿地517处;已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3处、湿地公园68处、湿地保护小区609处;全省湿地保护率达51.5%。
近年来,我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力度,初步建立起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为主体,其他自然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和一般湿地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为湿地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命·湿地”展出了什么?
“生命·湿地”主题展览,集中展现了我省重要湿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风貌,传递山水之美、自然之奇,诠释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道理。展览面积约600平方米,共有认识湿地、湿地家园、倾心守护三大版块,利用中庭水景,复原安徽特色湿地场景。
展览展出有扬子鳄、长江江豚等极具安徽特色的湿地动植物标本,还有鸢尾、野菱、苦草、红蓼、芡实、香蒲等特色湿地植物标本和众多动物标本,如大绢斑蝶、统帅青凤蝶、忘忧尾蛱蝶等蝴蝶标本,扁锹甲、桃红井天牛、红娘华等昆虫标本,还有花脸鸭、小白鹭、白头鸭、戴胜、乌鸫等禽类标本和鲤鱼、鳙鱼、麦穗鱼等鱼类标本。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只扬子鳄宝宝将现身展览现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扬子鳄小贴士: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卵生,因其生活在长江下游,而长江下游河段旧称“扬子江”,所以得名“扬子鳄”。它们是变温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生活,同时又需要在陆地构建洞穴,用于冬眠和躲避敌害,因此适宜生活在温湿的湖沼滩地或长满蓬蒿的丘陵山塘。扬子鳄喜静,主要以鱼、虾、软体动物为食。目前,野生扬子鳄主要分布于我省宣城、芜湖的库塘和河流湿地中。
扬子鳄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为保护扬子鳄,我国在宣城建立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江豚小贴士:长江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型较小,体长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等长,属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江豚主要以鱼、虾等为食。
2018年长江淡水豚科学考察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为1012头,呈加速下降趋势,多个小群体长期生活在分割的水域,江豚保护形势非常严峻。
长江江豚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8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 (CR)。为保护长江江豚,在我省建立了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黄慧 张强/文 宇世明 夏敏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