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工作千头万绪,关乎千家万户,功在千秋万代,不仅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城市文明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还关乎每一位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新谋划、提出新要求。
合肥市作为第一批开展垃圾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出一系列举措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的实际成效。“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要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多元化、系统化、科学化纵深推进,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推动垃圾高质量分类,打通执行标准、硬件设施、政商合作、宣传教育、奖惩机制等各个环节,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新风尚。
实施垃圾分类统一执行标准。垃圾分类标准是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基础,要保证合肥市垃圾分类制度有效推进,就需要在执行垃圾分类过程中,严格遵守《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四分法”要求,坚持全市只存在一个分类标准,任何组织不得合并“四分法”标准或自行设置其他分类标准。同时,对已经执行其他分类标准的小区及时进行整改,并对居民做好“四分法”的解释和指导工作。最后,在旅游景点、宾馆酒店、高铁站、长途汽车站等外来人员较多的场所,加强合肥市垃圾分类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力度。
加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投入。衡量垃圾分类运收能力的关键要素是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的多少和优劣。要彻底解决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短板,必须加快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改造。社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备前段收集体系,做到每个集中收集点配备一套智能式回收储存装置,为做好垃圾分类“第一步”打下基础。配备充足的专业垃圾运输车,做到“一类垃圾一类车”,防止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统筹安排好运输车的工作时间、路段,实行密封化和规范化运输,有效提高分类运收整体效能。
推广垃圾分类政商合作机制。目前,合肥市餐饮企业产生的厨余垃圾由市级统一负责,公开招标市场化公司,实行公交化直运模式。下一步,可以试点将部分垃圾分类工作外包给相关环保企业,与环保企业签订环保建设条约,再由相关环保企业负责该地区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但必须完善参与合作环保企业的准入机制,签约前要对环保企业相关条件因素进行考察。这种政商合作机制的运行不仅降低政府工作压力,还可以提高相关环保企业的服务水平,以市场竞争机制带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拓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形式。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宣传是更深认识垃圾分类意义、更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多种宣传载体作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宣传教育引导,把垃圾分类的政策及时传达到每个居民。尤其管理条例实施不久,必须把“动真格”的态度传递出去。可以采用真人情景或卡通动漫形式拍摄制作出符合合肥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片,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热门网络平台发布,并在广场、商场、步行街等人员聚集较多的场所循环播放。同时,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一批垃圾分类宣讲人员,进校园、进企业、进政府、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标准化培训,提升全民的垃圾处理能力。
开设垃圾分类义务教育课程。坚持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增设中小学垃圾分类知识专题课程,并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期末考试内容,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成为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小公民。鼓励学校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家长会、参观垃圾分类知识展馆和教育基地,让每个家庭充分认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发挥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员和监督员作用,影响带动成年人开展垃圾分类,达到“教育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健全垃圾分类激励惩罚制度。奖惩机制的实施是城市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的重要引导力量。国内推行垃圾分类激励惩罚的代表城市是:以奖金激励为主的深圳市和以罚款惩戒为主的上海市。合肥市可以吸收两个城市的经验,采取激励和惩罚并举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绿色积分制度、设置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资金补助、将垃圾分类服务支出计入物业服务成本等激励手段,增加物业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制定一些惩罚措施,比如,将物业公司违规信息归集到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曝光,既可以督促物业规范垃圾管理,也可以倒逼物业加大对居民的监督力度。
倡导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不仅要求居民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更重要的是转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围绕垃圾减量化,积极倡导“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源头上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鼓励市民在家做饭用餐,减少使用外卖包装盒。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买菜购物,限制或减少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围绕垃圾资源化,引导居民养成主动收集可回收物、定期预约上门回收等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在收寄快递和日常购物时,循环使用快递包装盒和塑料包装袋。
提高废弃口罩垃圾分类水平。新冠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新阶段,针对全民疫情防控期间产生大量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坚持“单独投放、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和单独处置”的原则,按照医疗垃圾的高标准进行处理。一是增设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并张贴醒目标识,严格要求社区及物业引导居民做好废弃口罩单独投放工作;二是安排专业医疗废品运输公司开展运送工作,指派专车负责收运,确保废弃口罩收集点全部纳入收运范围;三是对单独收运的废弃口罩进行统一消毒后,交由有医疗垃圾处置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合肥市委政研室 胡晓村)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