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江淮时评 » 正文 »

新能源汽车“关键一跃”须提升用户体验

最近国内油价持续上涨,节能又省钱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绿牌车”仿佛告诉人们:汽车工业的新时代就要到了。

保有量不断攀升,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再加上高油价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发展似乎兼具“天时、地利、人和”,但要实现“关键一跃”仍欠缺些“火候”。

从用户端来看,市场认可度仍不是特别高。不少消费者们依然心存“犹豫”。这种“观望”的态度,既因为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谨慎,也受部分车主用车体验不佳案例的影响,还包括对电池技术、行驶安全、便捷度、可靠性等问题的担心;这些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从供给端来分析,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确实存在“硬件”与“软件”上的不足与短板。各级政府、汽车制造商及产业链供应商必须从产业规划、技术研发、产品供给、售后服务等方面多方发力,大力提升用户体验。

提升体验感,要加强技术攻关,帮车主消除“里程焦虑”和“安全担忧”。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续航里程不断增加,有的官方标注的里程甚至能追上燃油车了,但一些车使用几年后还是会出现电池续航里程“缩水”现象,尤其在冬季“缩水”更为严重,不仅增加了车主“里程焦虑”,还使得二手新能源汽车保值率远低于燃油车。此外,电池安全性也是车主的用车顾虑之一。这些关键技术问题,是产业发展的最大掣肘,要聚焦用户痛点难点,加大研发攻关力度,创新电池技术,推进“电池革命”,同时积极探索氢能源等新技术。

提升体验感,要科学布局充电设施,破解车主的“充电烦恼”。相比燃油车,充电这种能源补给方式速度相对较慢,且要求一定的硬件配置。虽然当前多地政府大力推广建设充电桩,但仍满足不了需求,有的地方充电桩仍然进不了小区地下车库,公共充电桩“一位难求”,充电体验不佳。这需要政府与企业协同发力,做好充电桩规划、布局和建设,破解充电桩进小区、进单位的难点堵点,让车主充得安心、用得放心。

提升体验感,要提升服务质量,解决车主的“后顾之忧”。售后服务事关消费者认可度、信任度。广大汽车企业和4S店要立足消费者的所思、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做好系列配套服务,尤其聚焦车辆保养和电池质量,要给出实打实的质量保障,切不可“做完生意就变脸”,否则只会砸了自己的“饭碗”、坏了行业的“口碑”。

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用户体验上去了,产品认可度就上去了。有了市场广泛认可,才能激发汽车行业迭代升级的乘数效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便能行稳致远。(王弘毅)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