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江淮时评 » 正文 »

让绿色清明更“清明”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缅怀先烈、追思故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越来越多市民选择网络祭扫、鲜花代祭、居家追思等方式,以实际行动树立文明、绿色、简约、安全的现代祭扫新风,让绿色清明更“清明”。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过去一些传统的祭扫陈规陋习,不仅违背了先人的意愿和文化传统,更不符合绿色生活方式的要求,还违反了法律规定,比如燃烧纸钱、燃放鞭炮、焚烧祭品等,容易产生垃圾、废气而污染环境,更存在火灾隐患,带来攀比炫富的不良风气。这些乌烟瘴气的祭扫方式让“清洁而明净”的本意荡然无存。

清明祭扫“心祭”重于“形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祭扫方式也应与时俱进。逝去的先人都希望子孙平安幸福,我们只要带上一颗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虔诚之心,把祭奠先人的传统习俗和良好愿望用更加绿色、环保、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来,岂不正是先人的意愿吗?不管是墓前献一束鲜花、敬一杯祭酒、植一棵树祭扫,还是在家中“云祭扫”“代祭扫”等新兴方式,让清明节既不失庄重肃穆,又能体现时代文明,同样能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缅怀之情,抚慰和充实生者的精神和心灵,助力清明节回归“清明”之本真。

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准确理解“孝”的真谛,对亲人多一些生前关爱、少一些事后攀比,正所谓“祭而丰不如养之厚”“生前一杯水,胜过死后万堆灰”。既要厚养薄葬,又要薄葬绿祭,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世后,从简办丧、简朴为本,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节俭祭扫,以绿色文明新方式追思故人,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孝义情感融入现代文明之中。

追忆亲人、寄托哀思,固然需要一定的仪式,但是更需要心怀敬意与爱心。近年来,各地都倡导“文明低碳环保过清明”,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革除陋习,文明祭扫,这既是个人情感所盼,也是社会发展所需,更能涵养文化传统。( 阳光)

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绿色清明更“清明”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