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情况
8月,全省16个地级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5%,同比上升7.0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0%;PM10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NO2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SO2平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6.7%;CO平均浓度为0.7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O3平均浓度为1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6%。
图1 2024年8月全省16个地级市各级别天数比例
图2 2024年8月全省16个地级市六项指标浓度及同比变化
1-8月,全省16个地级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8.4%,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41%,同比下降0.80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4%;PM10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SO2平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CO平均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5.0%;O3平均浓度为1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1%。
图3 2024年1-8月全省16个地级市各级别天数比例
图4 2024年1-8月全省16个地级市六项指标浓度及同比变化
地级市排名
8月,全省16个地级市中,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黄山、六安和宣城,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马鞍山、铜陵和芜湖;按PM2.5浓度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黄山、六安、蚌埠、亳州、淮南和宣城(蚌埠、亳州、淮南和宣城并列第三),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宿州、滁州、铜陵和马鞍山(滁州、铜陵和马鞍山并列倒数第二);按优良天数比例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阜阳、宣城和黄山(阜阳、宣城和黄山并列第一),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滁州、淮北、马鞍山和芜湖(马鞍山和芜湖并列倒数第三)。
1-8月,全省16个地级市中,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黄山、宣城和池州,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淮北、宿州和马鞍山;按PM2.5浓度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黄山、池州和宣城(池州和宣城并列第二),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宿州、淮北和阜阳(宿州和淮北并列倒数第一);按优良天数比例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黄山、宣城、安庆、池州和铜陵(安庆、池州和铜陵并列第三),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淮北、阜阳和宿州。
县(市)、市辖区排名
8月,全省59个县(市)中,按PM2.5浓度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池州石台、宣城旌德和宣城绩溪(石台、旌德和绩溪并列第一),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马鞍山含山、宣城宁国和马鞍山和县(宁国和和县并列倒数第二)。全省45个市辖区中,按PM2.5浓度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淮南大通区、黄山屯溪区、六安叶集区和黄山徽州区(大通区和屯溪区并列第一,叶集区和徽州区并列第三),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铜陵郊区、铜陵义安区、滁州南谯区、宿州埇桥区和马鞍山花山区(南谯区、埇桥区和花山区并列倒数第三)。
1-8月,全省59个县(市)中,按PM2.5 浓度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黄山祁门、池州石台和黄山黟县(祁门、石台和黟县并列第一),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阜阳界首、阜阳太和、阜阳阜南、阜阳临泉(太和、阜南和临泉并列倒数第二)。全省45个市辖区中,按PM2.5浓度排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黄山屯溪区、黄山徽州区、黄山黄山区,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淮北杜集区、铜陵郊区、宿州埇桥区、淮北烈山区和淮南潘集区(郊区、埇桥区、烈山区和潘集区并列倒数第二)。
原标题:安徽省生态环境厅通报2024年8月和2024年1-8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来源:安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