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讯 芜湖市繁昌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繁昌区政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存量优化、增量严控,用绿色生态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实施生产力布局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3D打印及智能装备、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建材产业延伸链提升,坚持新型建材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创新转型,积极推动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促进冶金铸造产业提质增效,推动铸造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技术引进、升级改造;以富鑫钢铁、海螺水泥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开展工业污染整治,加速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退出,逐步淘汰产能落后和环境破坏力强的产业。深入开展繁昌经开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建设,引导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提升产业园区集约节约综合水平。鼓励引导重点企业节能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打造绿色工厂。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严控新增“两高”项目,大力推进存量“两高”项目节能改造。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严格落实石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政策,严格落实芜湖市碳达峰行动方案。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改、扩建耗煤项目一律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推动煤炭消费指标向优质高效项目倾斜。钢铁、水泥、铸造等产能过剩行业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按照“降煤、提气、扩再生、优电力”的思路,加快园区集中供热、电力设施改造、天然气气站及管网完善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缔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项目和繁昌经济开发区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供热范围内燃煤锅炉。到2025年,完成芜湖市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要求。不断降低煤炭、电力等行业综合能耗,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推动经济开发区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加快繁昌经开区实施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力度,扩大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项目管网布置方案,以繁昌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建设高效、快捷的热力管网,全面实施集中供热。系统提升清洁低碳能源比例,积极扩大天然气利用,构建天然气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推进一体化运营,提高天然气管网覆盖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因地制宜推进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及配套储能设施建设,支持繁昌海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7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信义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70MWp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构件等新材料产业,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
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围绕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坚持升级改造与有序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港口布局,提升码头集约化、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打造芜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重要节点。重点加强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力度,有效降低公路货运比例。针对区域内钢铁、水泥、砂石骨料等大宗物料以及农产品、工业产品等运输,系统梳理当前运输结构和方式,深挖结构调整潜力,谋划货物廊道运输“公转铁”和“公转水”重大工程,提升水路、铁路货运量。充分发挥长江深水岸线资源优势,规划建设荻港庆大、新港新航港埠大型公共码头,提升优化改造扩建海螺、南方、荻浦、建华等码头资源,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加强同芜湖港、三山港及沪苏浙等港口协同联动,支持与港口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合作,扎实开展联合运输、江海联运等领域合作,协同开展航道项目规划衔接与推进工作。推广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形成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推进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加快沿江临港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设。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使用规模,大力推广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突出抓好公交、出租、城市物流等行业及政府机关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在2022年底前全部实现公交新能源化,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空间管控要求,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禁止城镇化、工业化活动和矿产资源开发,禁止建设破坏主要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禁止改变区域生态用地,确保空间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用地性质不转换,主体责任不改变。全面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发展布局,扎实开展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用地结构和城乡用地结构,促进发展空间格局科学合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和耕地保护考核制度,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控城市无序发展粗放发展,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加快城市低碳发展。鲁君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孙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