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从20多岁初入社会,到如今已近“知天命”的年纪,黄山见证着李培生从年少走向成熟。在黄山风景区从事环卫放绳工作25年,李培生每日“行走”于悬崖峭壁之间,以山为家,以路为友,用自己的双手捡拾垃圾,维持着黄山的洁净与美丽。在李培生看来,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平凡的事,黄山的一草一木需要每一位像他一样的基层劳动者共同保护。
愿意守护黄山美景
个子不高、身材中等,一束登山绳、一根钓鱼杆、一顶安全帽、一身黄马甲,是李培生工作时的“标配”。
1997年,李培生来到黄山风景区工作。从最初的检票工作,到路段保洁,再到成为一名放绳工,他已经在黄山工作生活了25年。回想起第一次放绳时的情景,李培生直言有些胆怯,“我是无为人,很少见到如此险峻的高山,最初是有些顾虑。”李培生说,他放绳的位置,悬崖垂直落差五十多米,大概有十几层楼那么高,犹豫了很久才下去。不过,真正下去之后才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难,再加上平时喜欢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好,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工作。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对于放绳工而言正好相反。“我们下去是很轻松的,最难的就是上来,需要通过手臂的力量牵引上身。”李培生告诉记者,向上爬的时候,一只手将绳子拉到腰间下降器的位置,另一手则要整理绳子,防止缠绕。常年的放绳工作,李培生的臂力比普通人要强许多,同时,他也要将自己的体重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李培生说,垃圾常常会掉入悬崖下面的树丛中,像他们这样的小个子清理垃圾很方便,遇到夹缝也不会被卡住。
李培生 (资料图)
作为一名放绳工,李培生每天都要要翻越护栏无数次,在悬崖上放绳数十次,这么多年来,累计放绳的高度约等于攀爬了200座珠穆朗玛峰。“黄山这么美,如果到处都是垃圾,中外游客会有什么感受?”李培生觉得,自己的工作不仅必要,而且很有意义,他愿意一直守护黄山的美景。
安全第一始终记心中
在黄山风景区,有近200名环卫工人,像李培生这样受过专业培训的的放绳工有18位。大家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维持着责任路段内的环境卫生。
陈国伟是李培生的搭档,他们共同负责从莲花峰到天都峰的环卫工作。这是黄山风景区的主要游览区,工作量较大,每次放绳时,都由程国伟在上方“指挥”,李培生在山下捡拾垃圾,两人配合十分默契。“李培生比我工作早两年,算是我的师傅。”在陈国伟眼中,李培生做事认真、胆大心细,是他们的榜样,20多年来,李培生顺利完成每一次放绳作业,保持零事故,这个成绩得来不易。
“放绳工必须要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牢记在心中。”这是李培生一直坚持的原则,也时常向徒弟们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为了尽可能降低危险,放绳工在进行放绳作业时需要遵守许多规定,比如一次下降不能超过10米。“下降器是合金的,如果连续下降距离太长,绳子和下降器摩擦生热,时间长了会降低绳索的寿命,产生安全隐患。”李培生说,放绳工这份工作对体力和心理素质是双重考验,他会尽自己所能将20多年来积累的放绳技巧、绳索维护教授给徒弟们。
李培生在放绳(资料图)
与此同时,李培生和同事们还致力于劳动工具的创新和改造。他们自制的劳动工具“环卫钓鱼竿”,把普通钓鱼竿顶端改加装两根略呈直角的“针”,用于钩戳垃圾,可以有效捡拾4到5米以内距离的垃圾,提高作业效率。
身体允许就一直干下去
李培生总笑称自己是“黄山五员”,即垃圾清扫员、紧急救援员、对外宣传员、文明引导员、对客服务员。除了捡拾垃圾,他和同事们还经常帮助游客捡拾跌落山间的物品,并参加景区的紧急救援工作。
2004年冬天,一名游客进入未开放区域被困,白天短、温度底,救援必须争分夺秒。为了能尽快救出被困游客,李培生主动请求放绳到山崖下搜寻,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搜寻,他终于在半山腰处发现了被困游客。工作20多年来,除了偶尔遇到这样的惊险时刻,更多的还是被一些温暖的细节感动,“看到我们放绳,一些家长会教育孩子爱护环境,每当这时候,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飞檐走壁”25年,李培生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这背后,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他一直走下去的动力。然而面对家人,他觉得自己并不是称职的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2008年初,黄山风景区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李培生与同事们积极参与到迎客松保卫战中,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天也是李培生与妻子结婚的日子。“没有新郎”的喜宴、“一个人的婚礼”,这是李培生对妻子最大的亏欠。
今年,李培生已经49岁了,但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干下去。“凭着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任何时候都光荣。”李培生说,收到总书记的回信之后,他得到了一些荣誉,但更多的是鞭策,“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宁脏一人、不污一处,维持黄山的洁净与美丽。”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