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江淮一线 » 正文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石台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守绿换金

池州市石台县位于皖南,因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优势凸显,曾获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孕育和承载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石台县大演乡、仙寓镇与祁门县交界处,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然动植物基因库”,目前保护区内已知植物1484种;脊椎动物320种。与1983年第一次科考时相比,分别增加了274种和49种。

雌性铜蓝鹟

多年来,石台县依托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挥生态产品价值优势,推动自然资产价值转化。

一是建立“一套制度”,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制定《安徽省石台县牯牛降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石台县妥善处置禁食野生动物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牯牛降景区违法建设查处联动工作机制,设立生态环境监督站,有效保护动植物生长生存环境。

二是建好“一本台账”,夯实生物多样性工作基础。开展牯牛降本底资源调查研究3次,系统摸清保护区的动植物区系成分、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分布,形成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

三是打响“一个品牌”,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建立牯牛降自然教育基地,成立全省首个驻自然保护区生态检察工作站—牯牛降保护区生态检察工作站。采取景村联动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带动周边农家乐130余家,每户每年增收4万元。

四是实施“一项工程”,推动生物多样性价值转化。围绕石台硒茶、富硒粮油等,全力推进7条涉农富硒特色产业链建设。实施富硒特色产业“1710”行动方案,制定硒茶、硒米等地方标准5个,开发硒茶、硒泉等硒产品100余种,全县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40亿元,带动就业超2000人。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全貌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足资源禀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经济优势,正一步步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其他地区保护特色生物资源,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之路提供了发展样板。

原标题:保护生物多样性 | 安徽石台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守绿换金

来源:安徽生态环境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