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唧唧”,一只小青蛙发出的声音竟然像鸟叫。
近日,在黄山市徽州区组织开展的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中,调查团队在徽州区记录到安徽省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安徽树蛙,并成功拍摄到其在土壤产卵繁殖的珍贵画面。
安徽树蛙是安徽的特有物种,2017年被安徽大学张保卫教授团队在大别山发现并命名。这也是徽州区首次发现该物种,丰富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会学鸟叫的大眼萌蛙
3月20日晚,调查组开始了夜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行动。当晚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一种以安徽命名的物种——安徽树蛙。“我们一直觉得徽州区的生境较为适合它,因此尝试寻找它的踪迹。”调查组专家虞磊表示。
“它一般栖息于土洞里鸣叫和产卵,所以发现它的难度较大。”调查组成员表示。因为熟知它的习性,他们会循着一些土洞去找寻。晚上10点多,终于听到了一声声鸣叫。“这声音听起来像鸟叫。”有成员说。但虞磊却坚定地认为,这就是安徽树蛙的叫声。循着叫声,他们真的找到了安徽树蛙。幸运的是,调查组在洞穴中还发现了安徽树蛙的卵。
那么为何它会发出鸟鸣般的叫声呢?专家表示,其实这是安徽树蛙繁殖期特有的叫声,一旦过了这两个月,它就不叫了。“所谓的鸟叫声也只是因为人类听起来像鸟叫,这就是它求偶的叫声。”
此次发现为安徽树蛙保护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作为徽州区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物种繁殖地的发现不仅印证了这一地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更推动了该地保护策略从传统栖息地保护向“繁殖微生境”精准化重点保护范式升级。
该物种曾由安徽大学发现,耗时5年
安徽树蛙是安徽省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安徽省特有物种,它首次发现于2017年,在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由安徽大学张保卫教授团队发现。此后,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洪飞等人,在黄山和浙江淳安发现了安徽树蛙,那也是首次在大别山以外发现该种群。2024年3月,安徽大学陈伟博士团队赴大别山区,开展皖西大别山地区两栖纲无尾目野生动物繁殖生态及种群数量调查监测,在该地发现安徽树蛙在土壤洞穴产卵繁殖现象,填补了安徽树蛙繁殖研究的空白。
其实早在2012年,安徽大学张保卫研究组就首次采集到标本,到2017年正式发表新物种,其间经历了长达5年的野外考察和数据验证。
由于该物种数量稀少,且繁殖期短暂,研究团队需要反复进入大别山区进行系统调查。而安徽树蛙在《安徽两栖爬行动物志》中曾被鉴定为黑点树蛙,直到被张保卫教授团队发现不同之处并命名为新种。因此,安徽树蛙的“晚发现”是受限于其独特的生态习性、有限的分布范围以及分类学研究的复杂性。(江淮晨报-合新闻记者 张梦怡)
原标题:这只大眼萌蛙会学鸟叫
安徽一地发现安徽树蛙特有物种,其产卵繁殖行为曝光
来源: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