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极危物种“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在黄陂湖繁殖出窝,数量已达200余只。日前,2025年“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了合肥市的庐江县黄陂湖以及肥西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环巢湖流域,黄陂湖“退渔、退建、退耕还湖”35000余亩,治理环湖岸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持续退居、退耕,为生物多样性创造良好条件,去年接待游客22万人,其中研学人数达6.9万人。
二十余种珍稀候鸟现身黄陂湖
黄陂湖位于庐江县,为合肥市仅次于巢湖的第二大湖泊,但湖面曾一度萎缩。
2017年至2023年,合肥市先后批准黄陂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工程总投资分别为10.99亿元,29078.7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退养还湖、环湖岸线治理、圩堤改造及县河治理工程、湖区基底改造、植被生境恢复、动物培育湿地科普宣教、湿地管护及实施效果生态本底调查等。
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黄陂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施工1-4标段所有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包括“退渔、退建、退耕还湖”35000余亩,涉及30家规模水产品养殖企业;房屋拆迁229户,拆迁面积2.78万m^2。湖区水域面积不断恢复,生物多样性也显著提升。
“防洪能力增强,水质也明显改善。”黄陂湖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任欢介绍,黄陂湖下游分布有兆河庐江缺口兆河入湖口渡口和西河杨柳村共3个国家水质考核断面,以及庐江县和入兆河口省级水质考核断面,2024年1-4月份,上述4个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标。
据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团队统计,2023年度黄陂湖湿地维管植物共记录306种,全年调查共发现鸟类10目49科157种。“每逢南迁,东方白鹳、白鹤、天鹅、大雁、反嘴鹬、花脸鸭等二十余种珍稀候鸟都会出现在黄陂湖面。”任欢介绍,全球极危物种“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在黄陂湖繁殖出窝,安家落户,数量已达200余只。
生态“高颜值”转化经济高价值
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巢湖西岸、三河古镇以东,为河流湿地。“其中杭埠河为巢湖入湖水量最大的河流,占比60%,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巢湖流域最大的生态屏障。”安徽肥西三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管文华介绍,近年来,三河国家湿地公园在保护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合理利用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据介绍,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实施退居、退耕、退养、水系沟通、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营造良好自然环境。
公园通过湿地学校和观景平台等设施,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打卡,2024年共接待市民22万余人次,累计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和学生研学52次,接待大自然保护志愿者达6.9万人。
“将不断拓展湿地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管文华介绍,公园将通过对太平圩、520绿道、桃花岛等生态区美化提升,打造特色体验路线。将与三河古镇5A景区无缝衔接,打造成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全民运动、文创开发、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公园。(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汪漪)
原标题:“三退还湖”引来“鸟类大熊猫”
环巢湖流域黄陂湖、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治理显成效
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