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江淮一线 » 正文 »

“鸟中国宝”东方白鹳在阜南筑巢并繁育后代

“第一次在阜南拍摄到东方白鹳筑巢育雏,实在太意外了。”7月1日,阜南摄影爱好者闫保彬指着输电铁塔顶端的东方白鹳巢说。

前不久,他与父亲闫怀忠发现,被誉为“鸟中国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阜南筑巢,并成功繁殖两只幼鸟,这也是首次发现东方白鹳在阜南筑巢育雏。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原本迁徙路过我市的东方白鹳,有发展成“留鸟”的趋势。

当天,闫怀忠在阜南县王化镇王寨社区的农田劳作时,偶遇3只“从未见过的大鸟”在田间漫步,随即用手机拍下照片传给“拍鸟达人”闫保彬。闫保彬初步判断可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后经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永民辨认,这一猜测得到证实。

为进一步观察,闫保彬在现场持续蹲守,发现其中两只成年东方白鹳已在一座高约30米的输电铁塔顶端筑巢,并成功孵化两只幼鸟。“目前幼鸟正在成年白鹳的带领下学习飞翔、觅食。”闫保彬难掩兴奋。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等级。它体态优美、羽毛洁白、飞羽漆黑、红腿修长,长而粗壮的喙坚硬且呈黑色,显得尤为高雅。

李永民长期从事鸟类观测调查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鸟类研究与生态保护经验。他介绍,东方白鹳作为大型迁徙鸟类,每年春天会从长江中下游的越冬地,跨越千里回到东北的繁殖地繁衍生息。

“因为生态环境向好,最近几年,多次发现东方白鹳在阜南蒙洼地区‘歇脚’补充体能。我们也曾到曹集等地跟踪调查过,但一直没有发现其有筑巢的迹象,这次东方白鹳在阜南筑巢并成功繁殖后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意味着原本迁徙路过我市的东方白鹳有发展成‘留鸟’的趋势。”李永民说。

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客人”,近段时间,闫保彬父子当起了“护鸟员”,每天都会观察东方白鹳的动向,也会向村民宣传保护鸟类的意义。

“我们社区干部每天不定时进行巡查,严厉打击捕鸟、伤鸟的违法行为,为鸟类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阜南县王化镇王寨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旭说。

“据我们监测,这是东方白鹳首次在阜南县筑巢并繁育后代,这是阜南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见证。”阜南县林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呼吁人们爱鸟护鸟,共同守护好东方白鹳的栖息地。

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对水质和自然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常被视作衡量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据李永民团队监测,阜阳已记录野生鸟类超220种,东方白鹳、彩鹮、青头潜鸭、小天鹅等珍稀鸟类频现,种群数量和种类持续增长。“这些珍稀鸟类用翅膀为阜阳投票,是对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最好见证。”李永民说。(全媒体记者 张天峰 通讯员 刘玉华 李明闫 保彬 安志刚 文/摄)

原标题:“鸟中国宝”东方白鹳在阜南筑巢并繁育后代

生态环境向好 珍稀鸟儿“安家”

来源:阜阳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