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风驱散盛夏的炎热,也送来了一阵强烈的清香。我小心翼翼地捕捉到那独特的清凉味道,贪婪地深深呼吸一口。顷刻间,似有一股嗖嗖的凉气,瞬间浸透五脏六腑,神清气爽的感觉漫过了整个身心。一周工作与生活的劳顿,瞬间就在这样刺激的爽快中,消散得无影无踪,涌上心头的是轻快的凉爽和愉悦。
闻到这种独特芳香的时候,我是站在一位要好朋友远离城区的农庄里。“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朋友的农庄,简直就是晋代陶潜在《桃花源》中描写的世外桃源。
绿树掩映中,数十间青砖黛瓦的房舍,围合成一个“凹”字形院落。门前是十几亩方方正正的鱼塘。笔直的水泥石板连孔桥,在通向对面菜园庄稼地的同时,顺便将水面平均分成两块。桥两侧精心设计有垂链式护栏。水面与桥面相差不过一二十公分。每当有风从水面上踏过的时候,水就会吻上桥面。这样的设计,有意无意之中,就让这里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致。
冥冥中,有吴侬软语,伴随悠然的欸乃和清脆的捣衣声的曼妙。
院子里,数十只身形健美的土公鸡,自由自在地在院中觅食。它们披着褐黄色华丽的羽衣,迈着优雅的步伐。头上挺立的冠和颚下的胡,鲜红欲滴。随着公鸡金黄色脚爪的起落,那几抹鲜红就会微微颤动一下,尽显绅士风度。微风轻拂,水面荡漾来淡淡的鱼腥,和院中鸡的气味相互交织在一起,又多了一种熟悉的农家闲适的况味。
感受着临水而居的惬意,那份香味越来越浓。在水边,我轻易就找到了散发清凉香味的母体——几株多年生草本植物。绿色椭圆状披针形叶片,两两对生。纤细的花梗上,白色丝状柔毛形伞状花序排列。那些花,看起来更像一个个袖珍的毛掸子。我蹲下身子,轻轻拿住一支,让花叶凑近鼻翼,轻嗅它们散发的香气。清清凉凉的,薄荷的味道肆意弥散着。我放开花梗,手指上,依然可以闻到那股清凉之香。
遇见的奇花异草不少,就这薄荷还是第一次见到。不由得多欣赏一会。见我在薄荷跟前兜兜转转,兴趣浓厚,朋友的父亲,一位博学、勤劳、睿智的长者过来给我解说:“薄荷,就喜欢生长在潮湿的水边。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海拔2100米以下地区可生长,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就是在海拔3500多米,同样能够茁壮成长。”老伯还告诉我:“薄荷不仅仅不怕高压,对严寒酷暑也无所畏惧。它的根茎宿存越冬,能耐零下15℃低温。薄荷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至30℃。而且,在水肥适宜时,温度越高,反而会生长越快。”听了老伯的一番话,我从心底里滋生出一些对薄荷的敬意来。自然就想起了冰心的一首小诗: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置身在农庄的院子里,享受着远离尘嚣的恬淡;享受着鱼塘和鸡舍原生态的本真。渐渐体味到,越是在这些复合的气味中,薄荷的这份清凉的芳香,就会越是更加突出。让我清晰地意识到,这样的香味暗示着一种警醒,能够让人在安然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永远保持一份对生活,对人生的清醒。(孙伟)
来源:芜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