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绿潮 » 正文 »

黄山看松

黄山的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而黄山松被称之为黄山春天的象征,成为春意中的一大美景。黄山奇在松,山愈高,峰愈险,气愈寒,黄山松的形态也愈奇特。过去有人称黄山有九大名松,也有说十六大名松的。其实,五百里黄山奇松无数,一棵黄山松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幅优雅的画,一棵黄山松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黄山松清雅、挺俊、潇洒、富有朝气感觉,令游人感慨万千。唐代诗人李白曾游黄山,被这里的奇松、怪石、险峰等陶醉,便独坐松林,饮酒赋诗:“夜色降临,明月清风,流光四溢,薄岚飘浮,清泉和鸣。树影斑驳摇曳,怪石峥嵘奇妙。酒美,景美,意境更美。”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经冬天的洗礼,黄山松变得格外耀眼、娇娆、翠绿和挺拔。有的翠枝轻柔,如行云流水;有的虬枝盘曲,如苍龙探海;……眼前,位于玉屏楼前文殊洞道旁的“迎客松”,号称千年古松。体态高大,绿叶森森,枝丫低垂,热情舒展,树干中部伸出长7.6米的两大侧枝伸展前方,状如一位慈祥的老翁恭迎八方来客。与毗邻的“陪客松”“送客松”“望客松”,构成“玉屏四松”的胜景。位于登天都峰途中的天桥附近悬崖上的“探海松”逶迤偃卧,体高数尺,其虬枝腾空,伸向前海,势如挈云,故名探海。生于玉屏楼至莲花沟路旁的“蒲团松”,高不盈丈,却枝丫茂密错落,枝冠如盖,径约十米,可坐数人不坠,形似一个大蒲团。画家丰子恺曾绘有一老僧坐在树上打盹图,题为“蒲团松上好安眠”。位于天海海心亭右侧的“凤凰松”枝干葱茏,顶端四个枝丫,变曲呈凤凰头颈。在北海狮子峰下贴地而坐的“麒麟松”,屈曲如兽形,卧伏石侧,状如传说中的麒麟。在北海宾馆通往始信峰途中,有一棵“黑虎松”,粗壮雄伟,枝叶茂密,颜色幽黑,形似一黑虎。

雄伟的黄山哺育出千万棵奇松,在北海散花坞中,有一石峰矗立在青松的海洋里,像一支巨笔,其“笔端”上有一奇松从石缝中盘旋而出,宛如一簇盛开的鲜花,誉称“梦笔生花”。在风姿独秀的仙人峰畔,有一松与石组合的“关公挡曹”的奇景,那关羽气宇轩昂,曹操状似狼狈,形象十分逼真。特别是一棵奇松生在岩石上,就如给关羽头戴一顶盔顶,成了天然盔缨,每当风吹,那“盔缨”频频飘舞,赢得游人一片喝彩。位于温泉与北海之间的眉毛峰上,松树茂密,形成一片广阔的松海。由于这一片松树树冠平顶、修长挺直,远观形似眉毛,故“眉毛峰”由此而得名。

当走到始信峰西侧,就能看到一“连理松”,树高近三米,自根部布上有两株松枝,紧紧偎依而立,酷似一对情意缠绵的情侣。举目远望石笋峰峭壁之上,顽强地生长着一株“卧龙松”,一棵古松干枝横生,伸出长长粗臂,恰似一道扶栏,接引南来北往的游客,是一棵名副其实的“接引松”。

黄山松,顶天立地!黄山松,中国人的骄傲!(芮海林)

来源 :宣城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