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曝光台 » 正文 »

保护动物疑成“盘中餐” 马鞍山市多部门联合溯源追踪

清明刚过,花山区同济菜场出现售卖青蛙现象。市民举报后,记者直击现场,摊贩售卖行为疑点重重。多部门迅速介入,区农水局、林业中心、市场监管局层层彻查,可售卖的究竟是何蛙种?监管能否到位?且看皖江晚报记者一线调查。

市民举报:菜场售卖“可疑青蛙”

“青蛙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居然在市场上明目张胆地出售,有关部门该管一管了!”4月6日上午,市新闻传媒中心“马上办”栏目接到市民投诉,在花山区同济菜场东门入口通道处,有商户售卖青蛙。

4月7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现场调查时发现,在菜场东门入口通道旁的水产摊位上,确实有蛙类在出售,这些蛙体型偏小,几十只活蹦乱跳的活体蛙类被装在网袋里(如上图),其中部分看起来疑似青蛙。

在现场,该摊贩热情地介绍道:“青蛙30元一斤。”然而,当记者表明身份,打算进一步询问相关情况时,该摊贩急忙辩解道:“这里面既有青蛙也有牛蛙,都是人工养殖的。”而菜场内,其他商贩售卖的牛蛙价格都在15元一斤,且牛蛙的个头明显要比这些活蛙大不少。

没过多久,一位中年男子前来购买了一斤多活蛙。该摊贩手法熟练地将活蛙装进塑料袋,随后摔在案板上砸晕,准备宰杀。就在这时,市场管理人员走了过来,严厉地指出菜场里严禁售卖青蛙。该摊贩顿时神色慌张,迅速将装有蛙类的网兜以及刚称好的活蛙藏了起来。

市场管理工作人员表示,市场有明确规定,禁止售卖青蛙,后续他们一定会加强管理,坚决杜绝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采访中,一位商户透露:“这家店卖青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平时我也没太在意。如果卖的是受保护的青蛙,肯定会有人来查处的。”而另一位摊主则说道:“难免会有个别商户想钻空子,市场管理确实应该更严一些。”

部门调查:“可疑青蛙”为黑斑蛙

这些售卖的蛙类究竟是不是受到保护的青蛙,具体名称叫啥?记者随后将相关情况以及现场拍摄的图片反馈给辖区相关部门。花山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仅从拍摄的图片初步判断,摊贩所售的疑似青蛙。

花山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蛙属于保护动物,从事青蛙养殖,需要办理养殖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等一系列证件。青蛙的养殖与销售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区农水部门主要负责养殖环节的监管,但目前花山区并没有青蛙养殖场所,“一旦青蛙进入市场售卖环节,区农水局便不再具备管理权限。”

花山区林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则表示,根据2021年国家公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规定,林业部门主要负责陆生动物的保护,市场售卖监管并不在其直接管辖范围。为此,花山区林业发展中心还专门联系了安师大相关专家,专家们依据记者所提供的现场图片,对售卖的青蛙品类进行了研究分析,最终确认为黑斑蛙,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据了解,野生青蛙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任何私自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都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任何场所若存在售卖野生青蛙的行为,也都属于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

监管行动:守护生态与市场“净土”

针对售蛙行为,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对摊位上的蛙类逐一进行甄别,最终仅发现牛蛙,并未查获记者此前看到的黑斑蛙。

“记者此番调查充分反映出市场监管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野生青蛙作为国家禁止捕杀的保护动物,绝对不允许私自贩卖。本次由于接到线索后抵达现场时,售卖现场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后续,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频次,持续做好商户的普法宣传与经营指导工作,一旦发现售卖野生青蛙的线索,会立即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核实查处,对查获的野生青蛙进行放生,并依法依规对违法商户进行严惩。另外,黑斑蛙虽可持证养殖,但在售卖环节需要办理相关证照。而该商户并未持有售卖黑斑蛙的证照,也没有提供其来源合法性的材料,其行为涉嫌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

市新闻传媒中心“马上办”栏目,将持续关注事件的后续进展,推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原标题:菜场现“蛙”影!保护动物疑成“盘中餐”

多部门联合溯源追踪 监管困局如何破题?

来源:皖江晚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