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便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今年亳州市出台的《亳州市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制肥还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
谯城区丰盛家庭农场是一家年出栏2000头生猪的养殖场,生猪粪污排放量每年在2000吨左右。农场负责人李影告诉记者,前些年,生猪粪便产出后直接就堆在空地上,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周围邻居意见很大。2020年,养殖场开始探索液态粪污肥水还田模式。
“猪粪产生后,先干湿分离,分离出来的液态粪便直接进入厌氧池,经过60天发酵,通过管网浇到地里,解决了臭味问题,还减少了种地成本。”李影说,养殖场附近的地里铺设了2000多米的肥水还田管网,轻轻拧一下开关,就能实现肥水还田。通过实验,一亩地小麦能节省20多斤肥料约50块钱,同时小麦一亩增产约200斤,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自2018年以来,亳州市陆续投入两千多万对全市2461家规模养殖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建成堆粪场、集污池、雨污分流等环保设施,解决了粪污收集问题。2019年以来,亳州市三县一区陆续实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按照“一场一策”发酵还田、制肥还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目前,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
“对于固态粪污,通过10家有机肥厂,把它制作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去年生产有机肥约21吨,折算下来,消耗畜禽养殖场粪污60多吨。对于液态粪污,通过肥水还田项目,从对蒙城个别养殖场试点试验连续两年监测情况来看,每亩地可以增收200-300元。” 亳州市畜牧发展中心副主任孙亮介绍。
《亳州市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引导规模养殖企业与有机肥生产企业深度合作,有效利用畜禽养殖固态粪污。到2025年,每县区应用肥水还田技术的规模养殖场达到40家以上、有机肥生产企业达到5家以上。
亳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为为 冀颖
原标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来源:掌上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