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围绕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节能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不断塑造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记者 陈华亭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位于阜阳市的三峡能源阜南储能电站,在我身后这90组集装箱大小的储能电池柜里,单次最高可以储存60万度电,按照每天充放一次计算,每年释放的电量可以满足9万多个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
这个储能电站就好比是一个充电宝,通过与周边的光伏和风电场相连接,在用电低谷期时将电能储存在这里,遇到用电高峰时就放电来补充电网负荷,形成了风、光、储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不仅能够调节电网峰谷平衡,也有效消纳了光伏、风电这些绿色电力,运行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
三峡能源新峡储能电站 值班长 邓新海
储能规模现已经是全国最大,每年最多可实现2.19亿千瓦时的电力消纳,相当于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2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了1万吨。
包括新型储能在内,如今,安徽正通过扩大光伏、风电、抽水蓄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推广绿色能源应用,加快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03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新增并网装机的74.2%,其中,风电和光伏装机达到了592万千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98%,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安徽省能源局新能源处 处长 汪路航
围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扩量提速,积极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倍增工程,努力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生产方式的转变。
针对钢铁、冶炼、化工、水泥等传统行业和高耗能企业,安徽不断加大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力度和应用范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的智能温控室里,一串串红绿相间的番茄长势正旺,每年每平米的产量可以达到60公斤,是一般大棚种植产量的8倍,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使用了企业从水泥生产线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气肥”。
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碳捕集分厂碳捕集工段 副工段长 奚凌
我们是运用化学吸收法将水泥窑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下来,通过外界的光照强度的实时监测,然后匹配相应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它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将二氧化碳与智慧农业相结合,正是海螺集团在碳减排上的成功探索。为此,企业不仅投资55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碳捕集纯化项目,还在此基础上开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成功将水泥窑烟气吸收提纯为纯度达99.9%以上的工业级和食品级二氧化碳,每年减少碳排放5万多吨。
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 厂长 卢叔敏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用二氧化碳制合成气项目,还有二氧化碳制化肥,包括制甲醇、制硫酸氨,把二氧化碳作为一种资源,助力我们“双碳”目标的实现。
随着安徽的产业发展正在沿着绿色低碳的方向持续转型,能源利用效率和能耗也进一步得到优化。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约为6000万吨标准煤,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2%,有力推动了美丽安徽建设不断向前迈进。
原标题:【坚定信心开好局】推进“双碳”行动 安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