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产业 » 正文 »

淮南:采煤塌陷区变身“网红打卡地”

近日,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不少市民游客前往位于淮南市大通区的鸳鸯湖打卡游玩,春日的鸳鸯湖湖水湛蓝,草木发芽,湖边柳条垂青,湖面开阔,宛如一幅画卷。值得一提的是,鸳鸯湖的“前身”曾是一处采煤塌陷区。由于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从2018年起,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候鸟鸳鸯来项目区湖内栖息越冬,并逐年增多,最多时达到300多只。野生保护动物的到来,成为塌陷区治理成效的最有力佐证。

据了解,淮南市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对原九龙岗煤矿至大通煤矿开采遗留的集中连片采煤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而鸳鸯湖就是其采煤塌陷区治理的其中一部分。目前已初步建成具有一流水准、一流影响力、一流示范性的淮南生态绿廊、景观视廊和城市游廊,从“复绿”到“用绿”,把采煤塌陷区打造为“城市绿肺”。项目主要由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环境修复和水系管理、绿色产业开发、项目管理和技术援助四个子项目组成,项目规划治理面积11.4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为13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其余资金地方自筹。项目自2015年实施以来,共实施治理面积9.3平方公里。

淮南“九大”采煤塌陷区在修复前,存在包括地质安全隐患、地形地貌破坏、土地损毁、水土污染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多地形成不均匀沉陷,地表呈现椭圆形盆地和局部的地面塌陷坑,多处积水具有溺水安全隐患;矸石和废弃渣石堆堆高坡陡,存在滑坡安全隐患,对过往行人构成严重威胁;大面积采煤沉陷已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塌陷造成5233亩良田被毁,1000多户居民先后搬迁,植被生长条件恶劣,难以自然恢复,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有的塌陷区位置成了垃圾场,淋滤液下渗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污染。

为解决“九大”采煤沉陷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淮南市通过生态修复、植树造林、垃圾封场等一系列工程和生态措施,改善采煤塌陷区结构性缺损、功能失调的生态环境。使项目区的绿化覆盖率由不足20%提升至75%以上,改善地下水到五类以上,曾经垃圾成山、蚊蝇飞舞、腐臭破败的垃圾堆场,如今变成了坐拥青山绿水的市民休闲健身绝佳场所,并获得“安徽省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称号。

此外,淮南市还在塌陷区内新建多条道路和多个综合服务点,均衡城市路网通行压力,方便游客融入和周边居民出行。同时,在项目区内建设月季园、牡丹芍药园、果木采摘园等,增强市民游览观光和采摘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使之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徐宏博)

原标题:淮南:采煤塌陷区变身“网红打卡地”

来源:安徽商报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