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产业 » 正文 »

氢能产业拐点能否如约而至

考验资本和耐心的氢能市场又一次热了起来。

在氢燃料电池的应用端,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到刚刚结束的塞纳河畔巴黎奥运会,这些国际重大活动中都留有氢能应用的痕迹。

2022年3月23日,作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的《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外发布,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此后,几经沉浮的中国氢能大市场再度“热闹”了起来。

当越来越多的“玩家”涌进赛道,部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政策利好的消息不断传来,氢能汽车变成了氢能产业链上的“开道车”。

在氢能汽车的正前方,是成本和商业化落地的山丘。尚处于爆发前夜的氢能产业,能否在2025年左右,抵达规模化发展的拐点,是留在赛道上的氢能人共同关注的话题。

氢车“探路”

从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整理出化学元素周期表,将氢元素放在周期表的首位开始,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氢的研究和利用。当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遍布全球之际,氢能的应用已悄然开始,氢能产业正在迈入“从1到10”的进程。

氢能产业科技含量高,可以有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绿色低碳新产业链。预计到206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达15%,带动形成十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

实际上,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交通、航天、储能以及热电联供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衣宝廉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用氢能代替燃油驱动各种交通工具,能够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性,我国提出的“电-电混合”燃料电池汽车现在已经被世界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采用。

近年来伴随着政策和商业资本的持续关注,氢能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对氢能在制、储、运、加及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环节的技术研发的投入,并且已经拥有相关技术储备,而这直接带来的影响是终端产品成本的下降。

“相较2017年,我们现在一辆氢能公交车的整车价格下降了40%。”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朱鹤说。

据信达证券在《氢能行业深度报告:上下游合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披露,燃料电池零部件国产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燃料电池电堆的成本已经从六年前普遍在4000元/kW 以上下降到2023年已经触碰1000元/kW。

燃料电池系统由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主要零部件组成,电堆成本占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的60%以上。电堆主要由多层膜电极和双极板堆叠而成。膜电极是燃料电池电堆的核心零部件,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器组成,占燃料电堆成本60%。燃料电池系统中电堆核心零部件如膜电极、双极板等国产化是推动电堆成本下降的关键因素。

但是,企业在由氢能技术储备向规模化生产过程中仍受制于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的制约,导致其可能无法通过量产的过程来优化和突破原有技术。

中石化安徽石油公司副总工程师、发展基建部经理冯昕告诉记者,当前我国氢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要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的国产化替代水平。

目前,国内市场燃料电池贵金属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及阀门等关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进口,面临技术封锁和贸易管控的潜在风险,需加强自主攻关,补齐发展短板。“要提高国产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建立完善氢能技术装备的行业标准和检测评价体系,在突破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材料研制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更新迭代,提升氢能转换效率与系统运行寿命,增强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冯昕说。

政策“护航”

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不断受到政策“关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表示要“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2021年8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批复同意分别以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牵头的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

六安市作为广东省城市群的成员单位成功入围(政策要求打破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产业链上优势企业所在城市联合申报),成为当时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唯一入围城市。

事实上,在入围之前,地处大别山北麓的六安市已经开始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

2017年,六安市引入集自主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企业——明天氢能。该公司在燃料电池电堆,电堆核心零部件膜电极、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动力系统、制氢装备,电堆及系统测试等关键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和战略地位。其中,2023年,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作为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被业内认为是我国氢能产业标准化的顶层操作手册。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这吹响全面绿色转型的号角。

“近年来氢能受到国家重视,氢能属于清洁的二次能源,大量普及使用氢能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第一次接触氢燃料汽车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三辆示范运营的氢燃料电池大巴,当时的大巴成本很高,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到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不仅有氢燃料大巴还有氢能源轿车,但当时车的成本依然很高,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到了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据统计数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燃料电池的销量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政府出台氢能产业利好政策,不仅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而且“真金白银”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西部氢能博览会上,陕西宣布自2024年9月1日起,对安装使用ETC装备的氢能车辆,在省内全额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费,该政策至2027年9月1日结束。目前,氢能汽车高速免通行费已经在部分省市实施。

此前,山东省宣布自2024年3月1日起,对行驶在山东省高速公路上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2年,到期后再根据执行情况适时调整。这也是自2021年,科技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山东成为全国首个氢能大规模推广的示范省份后的又一举措。

针对部分地区发布的氢能汽车免高速费的政策,张翔表示,高速费减免政策对氢能汽车的推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通行费约占氢能商用重卡总成本的1/3,免除该费用能够显著降低氢能车辆运营成本,提高销量、保有量并有利于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生产。

安徽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工作人员张骏祥介绍,2023年底,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安徽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实现氢能商业化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