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
近年来,合肥不断夯实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一批民营企业以创新为“笔”,以环保为“墨”,持续创新绿色科技,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广泛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奋力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绿色能源
为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新型储能作为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之一。
2月28日,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的“阳光优储安徽友进冠华35MW/70MWh用户侧储能电站”宣布正式投运。
记者在现场看到,众多电池仓整齐排列,犹如一个个超级“充电宝”,可在用电低谷时进行有效“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将储存的电能稳定输送至生产端。整个储能场站占地面积达4200平方米。
该项目由阳光新能源联合安徽友进冠华打造,采用阳光电源最新的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极大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综合耗能减少45%。
阳光新能源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安徽省目前规模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该电站通过“低谷储电、高峰放电”的智慧用能模式,预计年放电量达3500万千瓦时,可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2000万元。
当前,随着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该项目成功投运,为企业探索“零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阳光方案”,充分展现了储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巨大潜力。
储能,只是阳光电源在清洁能源领域众多布局的一环。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阳光电源围绕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积极布局,向着“成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引领者”目标奋力迈进。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器、新能源投资开发等业务先后跻身全球第一,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合肥抢抓能源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推进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目前,合肥集聚全球光伏10强企业5家、中国储能10强企业4家,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多家。
绿色科技
助力低碳改造升级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报废量逐年增加。如何妥善并高效地回收废旧电池,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4年12月,安徽巡鹰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移动式电池破碎回收一体机”项目,在第九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优胜奖。
巡鹰动力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移动式电池破碎回收一体机实现多级精细破碎,有价成分综合回收率达到99.5%。该设备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2023年正式投入市场以来,陆续斩获安徽省第十届工业设计大赛银奖,上榜安徽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并成功入库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项目库。
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借助合肥民营企业的绿色科技,一批传统产业企业顺利实现绿色低碳改造升级。
中煤集团旗下某电厂一度面临环保难题。仅环保物料成本一项,每年就会造成上百万元的利润损失。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元琛科技组建专家技术团队,深入现场驻厂监测,精准定位烟气治理过程中的关键症结。元琛技术团队优化配方设计,通过引入新型活性成分,并对各成分比例进行精准调控,显著提升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强度。同时,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有效避免了锅炉飞灰在催化剂表面的粘污与堵塞。
如今,元琛科技的高温脱硝催化剂已在该企业连续运行近一年。在机组负荷波动20%的复杂工况下,脱硝效率稳定维持在92%左右,氨水节省量超过50%,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绿色智造
提升增长“含金量”
机器臂在生产线上灵动挥舞,AGV小车在仓库中自由穿梭……在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令人目不暇接,让一条条生产线变成靓丽的工业“风景线”。
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是目前国内最大、集研产销为一体的全品类洗衣机生产基地,去年10月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WEF)评为“可持续灯塔工厂”。这也是安徽首个“可持续灯塔工厂”,代表着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了世界级认证。
其实,早在2022年,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就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
此后,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广泛部署多种类数字化技术融合人工智能集成应用,人工智能在工厂全流程深度应用覆盖457个子场景,实现开发周期下降25%,能源消耗下降37.6%,物流路径优化29%。目前,该厂使用的31%的能源来自太阳能,对40%的水进行了循环再利用,将产生的废弃物减少了22.1%。
高效与智能的生产模式,不仅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还意味着更低的能源消耗,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动能。
作为“安徽省绿色工厂”,蔚来第二工厂凭借其深度研发的“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为工厂装备了一个 “智慧大脑”。这一系统实现了从订单接收、生产计划编排、物料精准配送,到成品顺利下线的全链条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不仅让生产流程变得智能化且透明,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在节能减排方面,该工厂采用了包括冲压废料分类回收、机器人节能增效、废溶剂回收系统等在内的27项以上国内外顶尖的低影响工艺,实现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高达20220吨。
近年来,合肥市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提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一批民营企业积极应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绿色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6家,绿色设计产品数量占全国5%。(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李后祥)
原标题:创新为“笔” 环保为“墨”
合肥民企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来源: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