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发布的自贸试验区第五批23项“最佳实践案例”中,合肥高新区探索实施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两证合一’改革”举措成功入选,是本次唯一、也是迄今唯一的生态环境审批领域制度创新成果。
先行先试解难题。合肥高新区持续聚焦企业需求,为解决建设项目环评审查周期过长导致项目开工慢问题,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进行深度衔接,将对于排污许可证能够有效承接的部分建设项目,以排污许可证作为企业排污的托底审批,将环评从落地准入调整为指导企业顺利获取排污许可证的前置服务,实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只进行一次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审批,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尽快落地。目前,已为波林新材料、通威太阳能、晶澳太阳能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环评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其中通威太阳能混封胶膜叠瓦组件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1天内完成环评备案,产品快速上市抢占窗口。改革试点以来,累计办理超过200个项目,环评办理周期由平均6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企业编制环评文件费用节约40%,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2个月。
风险防范强监管。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改革的基本原则,合肥高新区在加快审批效率的同时,一是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项目不纳入改革范畴,二是明确文本100%全复核,项目100%全监管,建立“事前实行告知承诺、事中加强文本复核、事后强化现场监管”的风险防控模式,以有效措施防控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把风险管理贯彻制度创新全过程。目前,已对质量较差的39个文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惩处,12家编制单位被执行红牌警告,实现了全过程监管。
“零跑”报批优服务。一是明确环评编制可引用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成果,大量精简环评内容。据分析,约可节约项目环评文件编制成本1/4。二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明确环评审批可依托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线上审批/备案,建设全国首个县区级独立建设的网上审批系统,真正实现“一次都不跑”。试运行以来,已实现网上审批建设项目398个。三是优化小微企业服务。率先编制小微企业环境管理手册。对区内数量较多占比较大的5种行业小微企业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梳理,指导不需报批环评但仍需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的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帮助企业熟悉生态环境政策法规、污染防治技术及环境管理要求等。( 邢敏佳)
原标题:合肥高新区“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改革”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