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薄雾轻笼宣城市宣州区五星乡,在五星学校的门口,一棵粗壮的银杏树静静伫立着,伴着清脆的上课铃声,银杏叶洒落一地金光。
树下,42名六年级学生围在一起,一节名为“初冬的浪漫,从一棵银杏树开始”的户外语文课开始了。
孩子们在银杏树下上课。
亲近自然
银杏树下的课堂
“银杏随风动,恰似把春拥。金黄如同扇,银杏惹人爱。”银杏树下,学生窦承吟诵起这首自己写的诗。最近,六年级语文老师余超布置了作业,让大家以“银杏”为主题作诗。为此,窦承在树下观察了好多次,“银杏叶弯弯的,像扇子,在风中飘动,很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是一个很好的寓意。”窦承兴奋地介绍起他的诗歌意象。
用银杏做的书签。
除了诗歌,同学们还展示着自己以“银杏”为主题做的手工、画的画——
李可欣做了一个银杏灯笼,以白纸为框架,以银杏叶为装饰,“灯笼象征着团圆和光明,银杏象征着长寿,我把这份祝福送给大家。”李可欣说。吴悠画的是《银杏树下》,少女倚窗、狐狸静卧。“女孩和狐狸一起在银杏树下感受季节和生活。”吴悠说,正是这样亲近自然的课给予她无限的创造力。
怎么想起来把课堂搬到树下的?
“这个活动的灵感源于2021年的秋末,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校门口的这棵银杏。”余超回忆,“当时树还未长成,在风中摇曳,落了一地的金黄。”
到了2023年秋天,余超发现,这棵银杏树已经亭亭如盖、茂密如蓬、满身金色。“我当时就在思索,这么美的景色,既要赏好更要用好,要用美景来提升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对美的追求,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在余超心中,教育既在课本之上,也在教室之外。“我觉得教育是培养具有鲜活情感、对事物有丰富的感知和判断力、对世界有独特看法和感受、内心具有真善美的人!生活和学习应该是充实且快乐的!”
于是,余超带着孩子们从课堂走出来,沉浸在自然中,开始了一节节的户外授课。
师法自然
栽下17棵银杏树
看到余超带着孩子们热热闹闹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学校既认可又支持,“余超老师的课,别具一格、充满新意。”五星学校校长王敬东介绍,从课堂走到课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孩子们在银杏树下朗诵自己的诗歌、展示自己的作品,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棵树的风景都这么美,一片树的风景肯定更美!2023年底,学校投入了万余元,在校门口的中永路上,以那棵银杏树为起点,新栽下17棵银杏树。
17棵银杏树种下了,学校的“自然”课程也更多了。
春天,余超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春天,寻觅美好春景。
夏天,余超带着孩子们举行“诗词群英会”,同学们分为多个战队,以“夏”为主题,进行诗词比拼。
在秋天,余超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观察盛开的桂花,孩子们以“桂花”为主题,画画、写作、手工,忙得不亦乐乎。
在学校的支持鼓励和余超老师的带领下,学校越来越多的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并形成了固定的课程。
拥抱自然
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作为农村学校,我们硬件条件不比城里的学校,但我们有独特的优势!”王敬东向记者介绍,“你看,比如说学生们在操场上,就能看到旁边白花花的水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们都能直观地感受到。”
王敬东觉得,要好好利用这些天然优势,将学校爱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孩子们感受成长的乐趣,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农村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较多。“这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格外有爱心和耐心。”王敬东介绍,2024年学校还争取到了爱心企业的资助,企业承诺每年在学校设置1万元奖学金,连续资助3年。
从1棵树到18棵树,从1节课到多种课,从1名老师到学校37名老师,五星学校的老师们带着孩子,以自然为师、与草木为友,在原汁原味的大自然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银杏果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下节课一起讨论!”银杏树下的一节课,即将结束。路边新栽的17棵银杏树正茁壮成长,恰似一旁的孩子们。满树金黄和阳光交织,温暖又明媚。余超坚信,孩子们一定会有个灿烂的明天!( 记者 张蓉 侯国庭 文/图)
原标题:五星学校的18棵银杏树
来源:宣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