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水稻与一季紫云英轮作,紫云英作为天然绿肥“养”田,种出来的水稻绿色生态。近日,一则安徽白湖农场连片紫云英的航拍视频在朋友圈流传,让很多人认识了 “绿稻红花”的生态耕种模式。
要走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深入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经济并非是要破坏生态,而是要寻找发展和环保的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生态和发展的“平衡器”,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生态优先,走好兼顾经济和生态的新路子,才能端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安徽“绿稻红花”的生态耕种模式就是新时期生态发展的新理念,也为推动地方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力量,更是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绿稻红花”生态耕种模式推动了群众增收。市场有所呼,农业生产有所应。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向好,市场对稻谷不仅仅在“吃得饱”上要求,更在“吃得好”上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提升稻谷的品质。要提升稻谷的品质,就要从施肥的源头上解决问题,绿色肥和化学肥对比而言,显然前者种植的稻谷品质更高,这种绿色天然的稻谷也更受大家的欢迎。显然,按照“一季水稻+一季紫云英”的耕种模式进行打造,不仅提升稻谷品质,还可提高稻谷价格,收获的是市场的满意,更是群众的收入增加。
“绿稻红花”生态耕种模式推动了生态保护。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局来看,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忽视,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在推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积极地转变思路,既能够减少田间化肥的使用量,降低面源污染,更能够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发展,让保护生态环境在创新的理念中变得容易起来。
“绿稻红花”生态耕种模式推动了特色旅游。绿水青山是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连片紫云英如梦似幻,不仅可以作为绿肥“养”田,还助力了当地的景观农业。紫云英不仅仅是化作了护田的肥,更是成为了稻谷提质的“营养”,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地方独特的景观,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能够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同时,紫云英种子总产在6万斤左右,种子售价每斤8元,扣除成本,当年可获纯利18万元,好看的紫云英还是“致富宝”。美丽环境,摸得到的实惠,更靓了群众的生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安徽采取“绿稻红花”生态种植的方式,让同一片土地,不仅仅长出了高品质的稻谷、让人沉醉的紫云英,更是保护了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更在于让这片土地被“滋养”起来,形成了绿色生态种植的良性循环,能够创造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让换一个思路就换一种生活成为摸得着的幸福。(作者:婧蓝 2020年12月30日刊载于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