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开放窗口一溜儿摆放不少一次性筷子,走进食堂的师生随来随取,有的学校半年购买百万双……近年来,一次性筷子背后的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一次筷”,即只使用一次的筷子,又称为“卫生筷”“方便筷”,主要分为木质和竹质。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一次筷”因其卫生方便,且成本很低廉,倍受餐饮行业青睐,也乐为消费者所接受。
“一次筷”成就餐饮业“一时之快”,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竹木资源浪费,导致大量林地被毁,资源环境问题凸现。据统计,中国市场每年消耗“一次筷”450亿双,折合消耗木材约166万立方米。每加工5000双一次性木筷,要消耗一棵生长30年的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筷,要消耗森林100多亩,每年则高达3.6万亩。这笔资源生态账,可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满足社会方便之余,却付出高昂的代价。
用餐用筷,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抛开金筷银筷不说,可反复使用的竹筷木筷,是大众化的用餐工具。对于餐饮业而言,除宾馆餐厅的正规餐宴外,诸如小餐饮、小面馆、外卖等,因为食客流量大,来去较为频繁,使用“一次筷”较普遍。若换作可反复使用的筷子,购买成本相对较高,又要不断清洗烘干,费时费力费成本。一双“一次筷”进价“几分钱”,用完即可扔掉,成本低、省人工,经济又实惠,餐饮商家又何乐而不为呢。
站在消费者角度,外出就餐总要考虑卫生,注重自身的健康安全。对餐具会采取茶水冲洗,或用餐巾纸擦拭。这些细节表明,消费者对餐饮器具心存芥蒂。特别是可重复使用的筷子等,难免疑心重重,究竟洗没洗干净,有没有被病菌污染?“一次筷”则不同,毕竟是“原装货”,从来没人使用过,能带来心理上的干净卫生。尤其是小餐饮、小面馆,消费者更愿使用“一次筷”。在点外卖时,“一次筷”基本是标配,一次性点餐,一次性餐具,不会回收重复利用。
“一次筷”餐饮商家喜欢用,消费食客愿意用,具有买卖双方市场,故而能在餐饮业中流行。然而,“一次筷”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却是客观实在的,任由“一次筷”泛滥,势必形成资源生态“缺口”。要禁止“一次筷”,“一刀切”显然操之过急。可通过道德方式、行业约束等,引导社会逐渐减少使用量。尤其定点餐饮、单位食堂等,要推广自带餐具,提供可重复使用餐具,降低“一次筷”使用量。
要全面规范“一次筷”,法治层面必不可少。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体系,限制餐饮饭店使用“一次筷”。与此同时,加强“一次筷”生产企业监管,从源头上制止“一次筷”,逐渐让“一次筷”退出市场,还餐饮业节约环保。(作者:吴桂桃 2020-12-11刊载于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