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运输工具的船舶,也是水上的“流动污染源”。近日,媒体和监管部门曝光有船员把垃圾丢入长江、污水直排长江,船舶上的油污水成了堵不住的污染物。
长江作为我国内河最重要的“黄金水道”,是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航道,必须解决船舶上的流动污染。船行江上,船员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船,塑料垃圾、生活污水、船舶油污废弃物等垃圾随时都在产生,长江水系上10多万艘内河货运船舶往来频繁,产生的垃圾体量不小。这些垃圾如果没有及时靠岸转运处理,会给长江生态造成极大隐患。由于船舶本身的流动属性,船舶污染治理涉及部门多、企业多,地域跨度大,监管难度大。
船舶江上偷排垃圾,除了环保意识不强,还与过高的污染处置费用相关。长江货船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运营,一艘船就是一个在长江上谋生的家庭。船员反映处理一次生活垃圾一二百元,抽一次油污水二百元至四百元不等,仅仅处理生活垃圾一周就需二三次,如油污水量大需要数千元。在水运不景气情况下,如此负担让船家难以承受。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相继发布《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域环境“十项严格”措施》《长江干线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实施方案》等多项文件,不仅加大了对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监督力度,也在加快污染物岸上接收设施建设,降低处置成本。一些地方正在完善油污水接收处置基础设施,如马鞍山市投资1500万元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码头工程,将免费接收从生活垃圾扩展到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但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方式不同,距离完全低成本处理船舶污染物还有差距。
面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探索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的船舶垃圾收费管理机制,实现公益化运作,是解决船舶污染物非法排放的有效路径之一。沿江各地应帮助长江货船打通污染物处置各个环节,“一盘棋”规划新增处置力量,降低接收成本。长江生态保护计之长远、立足当下,既要增强船员的环保意识,也要改革船舶污水垃圾接收收费方式、打通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全链条,合力提升监管水平,早日解决“流动污染源”,还长江一江碧水。(洪放)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