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限塑令”至今,一段时间内,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有所减少。但近年来,在一些农贸市场,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出现反弹。同时,外卖、生鲜电商成为塑料制品使用大户。“限塑令”为何难落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何才能使“限塑令”落到实处?
一系列问题看似复杂,实则简单。“限塑令”难落地,一是习惯上的问题,因为大家用一次性塑料袋习惯了,习惯很难改。二是一次性塑料袋供应充足,人们在购物时能方便地拿到一次性塑料袋。所以,要想杜绝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最好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代之以可降解环保塑料制品。换言之,就是将升级版的“限塑令”变成“禁塑令”。这是遏制“白色污染”的必然要求,从“限塑令”到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个过程现在只能进不能退。
十多年来,“限塑令”难以限制住人们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更难以限制企业生产一次性塑料袋,超市里的一次性塑料袋收费几毛钱,那些小型商店、农贸市场、餐饮单位等依旧是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加之市场上一次性塑料袋供应充足,导致“限塑令”形同虚设,难以落地。升级“限塑令”需要行动来落地,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让“限塑令”向“禁塑令”进化升级。
笔者认为,除了政府要在解决“白色污染”上加大投入外,还要大力扶持生产环保塑料袋、餐具的企业,让企业主动不生产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还要通过实打实的举措鼓励人们用环保袋,比如,超市里免费提供环保袋;作为个体,到超市、农贸市场自带布袋等,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而这一切都需要付诸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让“禁塑令”落地产生实效。(孙小二)
来源:安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