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上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船舶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每年都会有大批船舶因使用年限或排放不达标等原因,未能通过年检审批,从而被列入淘汰行列。
退役报废的船舶最后去了哪里?与沉没或废弃相比,拆解回收是最安全、环保、经济的处理方式。废弃船舶的拆解回收可以促进航运业的节能减排,船体拆解产生的大量钢铁和非铁金属、塑料等,具有再生利用价值。拆解后金属材料融化锻造再次制成钢材,可以用于新的船舶修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得到了重生。
然而,报废船舶应该交给谁来拆解,却是个现实难题。多年来,船舶拆解回收一直被业界诟病为“垃圾产业”,污染大、危险性高。因为要考虑码头价格、对环境的影响、安全距离,以及废油废水、残存货物废渣再处置等多重问题,因此相关产业落地很难。
笔者走访京杭运河沿线多地发现,回收淘汰船舶的企业普遍不多,有的城市只有一家,有的城市一家都没有,需要跨市处置。即便有的造(修)船厂愿意回收,也很难给出有竞争力的价格。由于缺少正规厂家在流域内合理布局,很多亟待报废的船主找不到处置的下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船主选择将废旧船舶私下交到非法的旧船拆解点处置。在旧船拆解点,电气焊切割工人三五一伙,通过冲滩或用减速机、滑轮组、皮囊辅助拖拽,将废旧船舶搁浅或拉上岸,用气焊切割对废船拆解。载重三四千吨的铁驳船,五六个工人一周内便能实现完全拆解、转运,每人获利逾万元。
由于报废的船舶携带油类、含油混合物、生活垃圾甚至残留装载的有毒有害货物,拆解中的脏乱差及油污无法控制,对拆解点位的水域、空气、土壤造成的污染触目惊心。
打击取缔非法旧船拆解点,给属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带来很大挑战。废弃船舶依然具有流动性,拆一条船换一个地点,监管中难发现、难根治。同时,对于冲滩或拖拽拆解船舶的治理,尚存在涉及多部门的管理争议,导致管控并不严格。
废弃船舶拆解回收,看似是一个末端监管问题,实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船舶最后从哪个地方上岸,该谁管,怎么管,目前还缺乏全过程、全链条、强有力的运行机制。所以,打通运输船舶从“生”到“死”全过程监管、全链条处置通道,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要因地制宜布局流域内相关拆解产业。在重要黄金运输水道沿线各地,摸排相关处置企业名单及实际处置能力,“一盘棋”规划新增处置力量。同时,完善废弃船舶接收处置拆解相关的基础设施,大力培育和支持废旧船舶梯次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企业“能手”,引导退役船舶有序回收利用。
此外,加强对废旧船舶回收流向的管理。建设一体化溯源监管平台,让新增废旧船舶流向有迹可循,从源头斩断淘汰船舶的非法流向。同时,对废旧船舶拆解的环境安全风险及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借助群众的力量发现隐秘旧船拆解点。
绿色航运需凝聚多方力量,要尽快建立完善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监管兜底的船舶拆解回收利用体系,齐心协力为报废船舶找到好归宿。(蒋绍辉)
原标题:非法旧船拆解点亟待取缔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