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江淮时评 » 正文 »

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调研发现,当前在一些地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工作基础薄弱、维护管理乏力等实际困难。有的行政村虽已建成污水处理设备设施,但由于设施运行管护机制不到位,存在加药不及时、曝气池内无活性污泥等问题,“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管而缺钱”的问题突出。还有的因治理工艺模式选择不当,管网不配套、收集率低,加之缺少专业的技术力量支持和稳定的运行经费保障,导致设施建成后无法使用或长时间闲置,环境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相对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成分更简单,处理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由于各地人口聚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总体偏低,黑臭水体大量存在,已成为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难点问题。为此,笔者就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应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要充分考虑村庄发展规划、城镇管网距离、人口规模与聚集程度、经济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视情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集中或者分散处理设施等治理方式。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是治理生活污水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农村地区人口相对集中、具备污水集中处理条件的,可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将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优先选择与基层财力承受度、村民接受度相适应,运行费用低、治理效果好、管护简便的单户或联户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拓宽生活污水收集面,延伸处理链条。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实施一体化综合处理的经验做法,合理确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技术路线。鼓励推广采取三格化粪池、微动力、人工湿地等多种组合模式的生态处理技术,实现污水、黑臭水体、粪污的深度处理、净化,并将达到资源化利用要求的“生活肥水”用于农田灌溉、渔业养殖、村庄绿化等,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第三,健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行体系。农村污水治理,三分建、七分管,要压紧压实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运行管理单位的责任。及时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导则和排放标准,构建标准科学、运行规范、监管有效的农村污水治理体系。探索完善“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使用者付费”资金筹措与分担机制,鼓励通过市场化运作,以乡镇为单元,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打捆,委托第三方专业化单位运行维护管理,有效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物尽其用和稳定运行。

作者马运文 单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原标题: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

来源:中国环境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