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江淮时评 » 正文 »

人民时评:“江豚逐浪”见证生态环境蝶变

珍稀动物频频露面,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较2017年的1012头有所恢复;宜昌葛洲坝下、黄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和江苏的部分江段,江豚数量呈现明显增长;武汉江段等一些过去的分布空白区,也发现了江豚的身影……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初步观察结果。对江豚种群分布区域和数量的新发现,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江江豚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检验长江大保护成效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长江沿江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积极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随着长江鱼类资源变多,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江豚的种群状况也因此逐步向好。“江豚逐浪”的情景频频出现,成了长江生态持续好转的有力证明。

从热带雨林到青藏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腹地,如今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走进公众视野,新物种、新记录种不断被发现。不少多年未见的物种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地方成为野生动物的安居家园。珍稀动物频频露面,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也让更多人认识到,野生动物是地球上自然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我国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持续改善,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十年来,我国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与此同时,我国实施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工程,为朱鹮等濒危物种提供了更好生存环境。目前,我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亚洲象等1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已基本扭转持续下降的态势,实现稳中有升。野生动物种群逐渐复壮,使得生态系统完整性能够持续恢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好野生动物,重点在于把握好保护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相关性,因地制宜开展保护、管理、保障等工作。当前,生存环境丧失与退化、气候变化等因素,还威胁着我国一些野生动物的生存。继续发挥野生动物保护规范体系的应有作用,在保护好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徙通道的同时,严厉打击滥捕滥猎违法犯罪行为,斩断非法利益链,野生动物才能更自在地与人类共享大自然,生物多样性这一人类永续发展的基础才能筑得越来越牢固。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凝聚合力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水平,我们一定能让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寇江泽)

原标题:“江豚逐浪”见证生态环境蝶变(人民时评)

来源: 人民日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