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江淮时评 » 正文 »

只此青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强调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

近年来,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设“四廊两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展开。

前不久召开的安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生态美是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鲜明特征。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坚决把好山好水保护好。” 

在安徽,生态治理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系列生动的实践。

金秋时节,位于马鞍山市花山区和雨山区交界处的薛家洼生态园,长江岸边芦苇随风摇曳,不时有鱼儿翻腾跃出江面,一片生机盎然景象。

这样的场景与数年前大相径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薛家洼的真实写照。

薛家洼生态园毗邻长江岸边,曾是长江渔民、渔船最集中的聚散地。由于缺乏有效管控,这里一度水体污染严重。在这片986亩的区域里,曾有散乱污企业7家、非法码头3处、固废堆场1处,还有畜禽养殖场、危旧民居和停靠渔民作业船以及住家船等。

整治薛家洼生态环境一刻都不能停,这不仅关乎周边百姓,也关乎长江保护!

2019年,马鞍山市开展以薛家洼为重点区域的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拆除非法码头、修复岸堤、植树复绿、清理固废等一系列整治工程在这里展开。通过集中整治和生态修复,不仅鱼和鸟回来了,就连江豚也开始重现身影。

薛家洼的生态蝶变正是安徽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治污、治岸、治渔的一个缩影。

今年8月19日,马鞍山迎来首个“长江保护日”,这是专门为保护“母亲河”设立的节日,也是全国首创。

近年来,安徽始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从集中攻克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一体推进治污、治岸、治渔,还百姓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的美好家园。

良好的生态不仅在于污染治理,更要扩绿、增绿,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森林、草原、湿地等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为了让林草湿发挥其最大生态价值,安徽努力推进“林长制”改革。

林长制是指将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职责落实至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分片包保的责任制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安徽开展林长制的背景是什么?这既有政治要求,也是现实因素所致。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安徽山水资源丰富,叮嘱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

安徽作为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林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以前,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违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保护仅靠林业部门往往力不从心。

2017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林长制改革,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制体系,并在合肥、安庆、宣城三市先行试点。2018年,林长制改革在全省推开;2019年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2020年11月,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林长制向全国推广。

2024年,安徽省已完成人工造林26.09万亩、封山育林74.48万亩,林业总产值从改革前的3192亿元增加到5721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五级林长守护400多万公顷森林和100多万公顷湿地,实现了一山一坡、一林一园都有专人专管的格局……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安徽正切实把林长制首创优势转化为林业生态治理效能,持续擦亮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品牌。

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因此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势在必行。

当前,安徽正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持续壮大绿色生产力。

2022年,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六安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该站年发电约700万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10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余吨。

安徽的绿水青山资源正源源不断释放生态红利,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动力”。

自2012年皖浙两省签署全国首个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来,新安江流域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多亿立方米优质水。流域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也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近年来,黄山市依托新安江流域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和山泉流水养鱼产业。2023年,该市茶叶产值达49.5亿元,山泉流水养鱼产业综合产值为8亿元,带动当地数十万群众就业增收。

生态环境好不好,要看大气、河湖、土壤质量好不好。对许多人而言,这是优质环境的最初印象,也是环境治理的首要标准!

2023年,安徽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2.9%: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突破90%;森林覆盖率达30.22%;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十年禁渔效果彰显,“水中国宝”长江江豚逐嬉皖江,“鸟中国宝”东方白鹳重现巢湖……

从长江之畔到黄山之巅,从巢湖之滨到淮河之岸,今日的安徽,到处都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丽景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的绿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书写着绿色发展新篇章!  (罗晓宇)

原标题:只此青绿! 

来源: 安徽时评公众号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