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要闻 » 正文 »

安徽完善预警响应机制 部署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

4月27日,记者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2025年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近日在合肥召开,分析研判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部署重点任务。为了备战今年汛期,全省将推进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短临预报体系建设,完善预警响应机制。

实现全省连续9年地质灾害“零死亡”

安徽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约6.82万平方公里,点多面广、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规模小而分散,植被丰茂隐蔽性强、不易发现和遥感识别,防治难度大、任务繁重。

去年,受多轮持续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灾情发生数量是近5年平均值的4倍。全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盯风险隐患,强化监测预警,全年成功避险19起,避免71人伤亡,实现全省连续9年地质灾害“零死亡”。过去一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取得积极成效。

为了让人民群众生命防线变得更加牢固,今年汛期,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压实防灾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源头管控,突出重点区域风险防范。严格落实“三查”制度,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建设和1:1万精细调查试点,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调查,摸清极端强降水条件下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推进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短临预报体系建设,完善预警响应机制,严格落实“三个紧急撤离”,坚决果断组织避险转移,严防撤离人员擅自回流。严格值班值守,强化信息报送,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识灾、防灾、避灾能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排危除险项目“回头看”

记者了解到,根据2025年度地质灾害汛前调查工作部署,4月份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全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排危除险项目开展“回头看”。

本次检查的项目是从全省2019年以来已建成的222个工程治理项目、560个排危除险项目和18个国债综合治理项目中随机抽取,共计34个项目,总抽取率达4.25%,覆盖省内已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各市。

检查分为四组,检查内容包括防治工程运行情况、是否存在危险隐患、是否开展了“回头看”、管护责任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通过检查,专家组认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运行状态总体良好,管护责任落实基本到位,工程项目资料较为完整。

相关人士指出,在极端气候影响下,地质灾害仍有可能呈高发频发态势,灾害隐患早期识别难度大、人为活动诱发灾害比重高、防灾避险知识普及不够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积极应对。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原标题:安徽部署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推进气象风险预警和短临预报体系建设

来源:合肥在线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