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要闻 » 正文 »

厚植绿色本底 建设高品质绿美江淮

安徽全面实施绿美城市、绿美河湖、绿色通道等十项行动,持续优化全省国土绿化空间格局,提升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加快建设“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质量”绿美江淮。

记者 袁杜丹

我现在是在合肥徽园的主入口广场,在这里 我们看不到曾经高耸的围墙和售票处,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共享的绿地和蜿蜒的漫步道,通过拆墙透绿、还绿于民,徽园将绿色生态资源与城市空间融合,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空间。

与以前的封闭式景区不一样,去年完成更新改造后的徽园,拆除了1800多米的围墙和围栏,新增了9个出入口,让公园与周边道路、社区无缝衔接,同时还增设了智慧步道、林下休憩区等设施,让市民从“看绿”变为“享绿”。

合肥市民 张欣楠

绿植也是比较多,周末 平常也可以来这里散散步,感觉很放松自己的心情,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合肥市徽园景区 负责人 张永宾

一方面我们提升了徽园原有的水电管网等一些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我们也保留了徽园安徽省自然特色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基底,实现绿色生态与市民的共享。

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市民宜居生活的常态,2024年,全省新增、改造提升城镇园林绿地面积超2100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352个;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城市绿道8000公里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09平方米。不仅是积极推动城市空间向市民敞开怀抱,安徽各地还以绿美江淮十大行动为抓手,结合实际持续增绿扩绿。滁州市坚持全生命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2024年累计实施省级森林质量提升示范项目26个;马鞍山市聚焦长江大保护,投资6.6亿元实施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完成5150亩岸线复绿,让生态福祉惠及更多百姓。

安徽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 一级调研员 刘力

实施绿美江淮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打造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相继推出了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和古树公园建设,内涵和载体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为了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安徽还着力打造了木竹综合利用、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3个千亿元产业和苗木花卉、木本油料2个500亿元主导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释放林地生态和经济价值。在安庆市怀宁县,当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利用林下空间建立了精品苗木基地,种植了蓝莓、刺槐等高附加值树种,预计实现经济效益超过2.5亿元。

中铁二十三局怀宁县国家储备林项目 项目经理 石裕银

主动去探索和深挖“国储林+”模式,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已经累计完成林地收储流转8.1万亩,栽植苗木455万株,预计到运营期末,可净增加森林面积约2.5万亩,形成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

以更高标准推进绿美江淮建设,2024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7.2万亩,封山育林111.5万亩;林业总产值超6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截至3月31号,全省完成人工造林11.38万亩,较原计划提前6个月完成年度任务。

原标题:厚植绿色本底 建设高品质绿美江淮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