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合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雷锋精神”服务队队长张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位城市供水管网的“夜行守护者”,用一对耳朵、一颗匠心,在无数个寂静的深夜为城市“听诊把脉”,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
张杨(前)和同事正在进行听漏工作。
从职场小白到全国劳模
2018年,合肥水务集团正筹备组建听漏队,急需年轻技术人才。刚毕业不久的“90后”张杨,作为一名党员,主动请缨加入这支队伍。
听漏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技术含量极高——不仅要靠耳朵辨别地下管道的细微声响,还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践锤炼。张杨从上班第一天起就扎根现场,一步步从“新手”成长为行业标杆。
因为工作需要,张杨通常昼伏夜出。“我们一步一检,每天的步数都超过两万步,每天晚上,我们都通过双脚去丈量这座城市。”张杨告诉记者,“如果把我们一年的运动轨迹拼接成一幅地图,可以完整地拼出整个合肥市的地图。”
2019年以来,张杨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工匠”“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2025年4月28日,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突破:让管道“开口说话”
传统听漏检测并非万能,有时也会遭遇“失聪”的尴尬。当管道长期漏水时,积水会在漏水点周围形成水包,就像给漏水点戴上了“隔音耳罩”,这时候再努力去听也无能为力。
面对这个技术瓶颈,张杨带领团队另辟蹊径,开创出“余氯比色定位法”,巧妙地利用了自来水含氯这一水质特征,通过检测漏水区域不同位置的氯含量,锁定浓度最高的点位,往往就是漏水点的藏身之处。这个方法,为隐蔽漏点的定位提供了新思路。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张杨还带领听漏队引入卫星探漏、全天候在线监测仪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幅提升检漏效率。通过不懈努力,他和团队成功定位了多个大型漏点,为合肥市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雷锋精神”温暖城市
在张杨看来,真正的劳模精神,不仅是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更是一种扎根平凡岗位却始终心怀热忱的坚守。“我觉得劳模精神就是要像螺丝钉一样,在每一个关键岗位扎根工作,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同时,张杨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在他的带领下,“雷锋精神”服务队全年常态化免费为企业和高校提供听漏服务,每月都开展志愿活动。此外,他们还活跃在爱心捐衣助困、文明交通劝导等其他志愿服务的一线,获“合肥市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和“全国学雷锋示范服务点”荣誉。
未来,张杨希望听漏队伍能为合肥市的供水管网找到更多漏水点,节约更多水资源,将“雷锋精神”服务队的品牌和志愿服务散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合肥晚报-合新闻见习记者 吴沁梅
原标题:一对耳朵“听”出千万节水账 “90后”全国劳动模范张杨匠心守护城市用水安全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