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 » 要闻 » 正文 »

安徽各地开展活动 倡导加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安徽各地开展多种活动,倡导人们加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良好环境。

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和美永续”。合肥市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举办主题活动,全方位展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合肥市肥东县生态环境分局 副局长 魏明

(现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形成了丰富的保护成果,鸟类种数已由建设前的63种增至218种,鱼类种数由建设前的28种增至64种,植物种数新增65种。

在六安市霍邱县,近日,这里的林业工作人员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筑巢繁殖,一家六口其乐融融。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 汪湜

(霍邱的)生态环境抓得很好,对这个湿地的管理也很好,这几个因素的叠加以后,东方白鹳所以就求偶筑巢繁殖。

保护生物多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宣城、芜湖,中国特有的“活化石”扬子鳄野外稳定种群数量不断壮大;在安庆、马鞍山,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江豚种群数量增长明显。池州东至县拥有全国一的花榈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这种珍稀濒危树种兼具药用、经济和生态价值,当地在花榈木野生种群发现地建立保护区,同时依托现代科技,目前已成功人工繁育出6000多株花榈木幼苗。

池州市东至县梅城林场 副场长 戴东

加大扩繁力度,扩大花榈木种质资源的规模,更好地做好保护与利用。

树立红线意识,加强保护力度。在黄山市,“科技护湖人”正以智慧化手段守护着这片水域的生命律动。在安庆市岳西县,当地以“绿盾”行动为抓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安庆市岳西县生态环境分局 局长 方跃

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培育共生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围绕“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这一主题,今天,阜阳、亳州、滁州、淮北等地举办野生动植物标本展、生物多样性科学画展、生物多样性讲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亳州市涡阳县城西学区中心学校 学生 全依凡

我们要关注生物、了解生物,积极学习和传播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知识,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统计数据显示,安徽自2023年正式启动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以来,累计记录调查数据4万多条,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2千多条。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副处长 孙盛

我们开展了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月活动,全方位展现安徽生物多样性的优异资源和保护成效。同时,我们与上海、浙江、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共同提升长三角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原标题: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安徽环境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