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近日,水利部正式印发海河流域跨省母亲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标志着海河流域已初步建立目标明确、保障可靠、监管有力、涵盖各河系58条(个)河湖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水资源...
2025年,安徽“希望的田野”将奏响振兴强音
在3月18日下午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城乡融合发展、江淮粮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2025年安徽都将有很多新举措、新变化。
排污点位变身环保课堂 新增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近日,生态环境部新增了四类向公众开放的环保设施,这些设施来自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企业,有些以往曾因排污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如今正变身“环保课堂”,让公众...
研究显示植物界存在与动物相似的“伪装术”
通过长达十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结合生态学、遗传学、代谢组、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团队发现半荷包紫堇“伪装色”叶片会积累更多的花青素,一种导致叶片呈现红灰或深...
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征求意见稿发布,拟加快修订国六排放标准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编制《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
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公布
2024年以来,黄委组织黄河水文化专家完成首批黄河水利遗产论证,经过前期报送、专业论证、黄委复核、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形成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
美丽中国的“绿色筑梦者”!人社部已标识绿色职业137个
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危险废物处理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批绿色职业应运而生。截至目前,人社部已标识绿色职...
加码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的“国家账本”持续关注民生
日前,《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已经全文公布。一起看看今年“国家账本”里的新清单。
移动源已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重要来源 我国将研究制定国七标准
“十四五”以来,从排放总量看,移动源是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24%左右,特别是氮氧化物,机动车、非道路移动...
我国西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提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开发,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大熊猫野外种群增至近1900只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国新办:1—2月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4%和27.4%,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绿色产品的产量分别增长47.7%、35.4%、51.5...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迎来“退役潮”,如何实现“再生”?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大部分废旧电池都流向了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非合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