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境新闻网 » 江淮一线 » 正文 »

上万吨废盐如何变成了“宝”?马鞍山这家曾被列入环保问题清单的企业攻克了难题还申请了6项专利

10月12日,在马鞍山市和县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称“华星化工”),废盐资源化项目正在运行。当日下午,2021年度“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来到华星化工厂区,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元声介绍,在安全转移处理废盐的同时,公司增设装置,将废盐资源化处理成精制盐,用于制作离子膜烧碱、融雪剂,至2021年9月30日止,共资源化精制处理废盐17876.3吨。

2017年,在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中,华星化工因“废盐未有效处置”被举报,被列入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第二批清单。在中央环保督查组和安徽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要求下,华星化工寻求多家危废处理企业,于2019年7月底完成了废盐环境问题的整改任务。公司又先后与天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多个高校及研究院联合攻关,于2018年底投资约2300万元,建设了氯化钠废盐精制生产装置,可用于离子膜烧碱、融雪剂等,并于2019年初投用,“每吨废盐生产成精制盐,能产生2925元的经济价值。”

据介绍,华星化工的废盐资源化利用项目被纳入2019年安徽省经信厅“五个一百”节能环保重点项目之一。而其废盐经精制后作为离子膜烧碱原材料资源化利用项目,申报了6项发明专利(已授权3项,另在审查中)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均已授权)。(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文/摄)

来源:安徽商报

安徽环境新闻网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