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淝河水质及周边环境显著改善
“鱼虾多了,垃圾少了,环境越来越好了!”问起合肥南淝河过去一年有啥变化,每天都要撑着小船在河道穿梭的排水工人老付脱口而出。
可能很多市民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没错,2021年南淝河流域水环境改善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月11日,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去年南淝河国考施口断面水质达Ⅳ类水,超考核目标一个类别,干支流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流域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人乐”美好愿景。
中下游调蓄“胃口”很好覆盖面很广
滨水公园东区,新建成的南淝河中游调蓄站正在地下磨练“内功”,随时准备迎战雨雪天气。这座调蓄站容量为7.7万方,服务区域超出你想象,包括史家河、二里河、池郢泵站以及西李郢泵站系统,总汇水面积达21平方公里。
该调蓄站为全地下式,上面是美丽的滨水公园, 一个供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下方藏着的调蓄池“胃口”却很大,可一次性喝下27座游泳池的水,目前全市投用的调蓄池工程蓄水量还没有能超过它的。
为改善板桥河及下游南淝河的水环境质量,减轻板桥河流域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板桥河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工程也准备上马,经过去年的精心筹备计划于2022年3月开工。
该工程在淮南路与板桥河交口南侧空地新建一座初期雨水调蓄站,总调蓄规模为1.2万立方米,并配套建设人工湿地及景观提升等设施。
市城乡建设局的专家介绍,为解决溢流污染、城市内涝等的各类雨水池统称为雨水调蓄池。通过管住乱淌乱流的初期雨水,合肥市“母亲河”全年的溢流频次大幅减少,尤其是南淝河中游水质和各污染指标治理效率明显提升,周边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目前,沿着“母亲河”逶迤岸线,8座城市初期雨水调蓄池已经建成,总调蓄规模约21.7万立方米。今年还有10座在建,总调蓄规模约18.65万立方米,这些调蓄设施保护了水资源,修复了水生态,推动合肥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雨污混接治理不是“一路人”别挤一条道
雨水和生活污水本来就不是“一路人”,需要各行其道,非要挤到一条管道里,就会制造出麻烦事。
在合肥老城区,由于还存在市政混接点、管网缺陷、污水倒虹管井运行风险、不规范截流和合流制小街巷等历史遗留问题,雨污混流让南淝河治污变得更难。
为推动和提升南淝河干支流的水环境质量,服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近日瑶海区启动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改造二期项目,聚焦排水源头,实现雨水和污水的排放处置互不影响。
本次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改造二期项目主要对市政混接点枞阳北路与裕溪路交口、花冲路与长江东大街交口、胡岗路与裕溪路交口进行整改;修复青龙路、大通路等8条市政道路排水管网排水管道缺陷;维修更换长江东路二十埠河桥下等6处污水过河管;加固二十埠河沿河截污管道部分检查井;截留改造塘桥河进水明渠等5处排水设施;对大窑湾路、蚂蚁塘巷等7条合流小街巷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及相关附属设施改造。
去年以来,合肥坚持南淝河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科学制定治理方案。资金投入再加大,项目安排更科学,项目由原来的22项增至68项。集中推进大排水户分类和管网整治,2021年全市新改建雨污管网599.43公里,累计建成雨污管网12076.46公里。推进重点治污项目建设,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11座,总规模173万吨/日,有效消减城区面源污染。
巧妙“盘活”废水干支流准备建更多中水取水点
位于上海路与牯牛降路交口,三七干渠水质净化站通过处理上游污水,持续降低南淝河入河污染负荷。去年,在净化站旁又配套新建了三七干渠取水点。
取水点通过管道将三七干渠净化站内中水延伸至净化站外,并设置电动阀门,建立智能快速取水机。一台7吨的水车仅需18分钟即可灌满,每个取水口每小时取水量可达21吨。
环卫部门每日路面洒水降尘需要大量用水,如今三七干渠取水点投入使用,一台车十几分钟即可灌满投入使用。据了解,此处中水主要供应上海路以东片区环卫保洁、渣土冲洗、绿化浇灌和市政道路冲洗等需要。
南淝河综合治理坚持治污、治岸两手抓,把南淝河打造成一条穿城而过的景观河、改善周边环境的生态河。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合肥在全省率先牵头建设中水取水点,巧妙“盘活”废水,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根据规划,未来全市将围绕南淝河以及二十埠河、板桥河等干支流,谋划建设一批再生水处理利用设施。
根据初步统计,2021年,南淝河国考施口断面水质达Ⅳ类水,超考核目标一个类别,与此同时南淝河干支流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如今的南淝河正以昂首阔步的姿态、润物无声的蜕变展现出新的风采。“将坚持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收雨水、用中水,五水共治多管齐下,筑牢生态最美底色。”市城乡建设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 实习生 陶晓雨 文/图
原标题:水清、岸绿、景美、游人乐
南淝河干支流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来源:合肥晚报